Thursday, December 25, 2008

了一桩心事

早两个星期,就得到了大学的录取信,但是唯一的附带条件是我的文凭必须经过NZQA的评审。

来NZ八年多了,一直都没用过我的文凭,也不在乎它有什么价值和不妥。当初申请PR,我的文凭只帮老公赚取了两分,充当鸡肋;申请学院的时候也派不上用场,那只要中学毕业就可以了。

把文凭拿出来晒,那是因为要转学,要转到大学去读graduate diploma,那就须证明我已经拥有学位,还必须鉴定那学位是符合NZ的水准。花了NZD450大元和一个半月的时间,终于在圣诞节前夕收到了回音,我的kampong文凭,一张相等于level 7,另一张相等于level 9,安然无恙过关,并不逊于NZ的水准。圣诞过后,呈上去给大学的有关单位,这也算是了一桩心事。

决定转学,那是因为我读得不耐烦了。虽然在学院读完了一年,也读得很爽,但是我不耐烦再多花两年半去完成一个 diploma。大学的是十二个月密集的课程,主要是网上教学和包括了十三周的实习,将在明年的一月中开课,在明年圣诞节前结束。

速战速决,也把另一桩心事了决!

Friday, December 19, 2008

学音乐

前几天,出席了女儿的concert,其实是学习成果发表会。女儿学电子琴六年了,也刚考了Trinity的第六级,拿了个特优。不过,那天考完出来,她跟我说,不想学下去了。我问她原因是什么?她只说:“I don’t enjoy it any more!”

哦,不 enjoy,那就别学了。

她想回去学钢琴,那也好,那就得着手去找老师。其实女儿五岁多就开始学钢琴,进入小学后,读下午班,生活变的很忙碌,她说:“我不想练琴,我想看书和玩耍。”就那样停止不学钢琴了。后来到了NZ,是她自己要学电子琴,因为跟她的同学一起有伴。

我对孩子们学音乐是抱着放纵的态度,音乐是拿来 enjoy的,是陶冶性情的,我不希望以打骂来逼他们学,不 enjoy的事情就别做下去。另外两个孩子学的乐器都是他们的选择,儿子学吉他;小女儿学横笛flute。以前在KL,他们也在Yamaha学了JMC,以为他们会学键盘的乐器,没想到他们的选择不轮到我来决定。

学音乐对我们那个年代的人来说,是件奢侈的事。我曾学了点音乐,那还是在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那时,我选择写论文,最后一个学期很空闲,就报了个音乐课来玩玩;学的是古典吉他,乐理好象是到了第五级。但是,出来后就完全放下,也二十年了,早已经忘得一干二净。和女儿聊着聊着,我说:“你教妈咪弹琴好吗?”她爽快地回答:“Yah,if you want to!”

女儿学东西很快上手,她在初中时学了小提琴,现在也跟弟弟一起学吉他。虽然她喜欢音乐,不过她也明确的知道自己不会以音乐作为将来的事业,她说:“I just want to have fun!”明年,她还想学电子吉他。我只能说:“Go ahead ,have a taste of everything!”

Thursday, December 11, 2008

两岁的小孩

两岁的小孩,有75%成人的脑袋;50%成人的身高;15—20%成人的体重。

两岁的小孩,他的脑袋比出世时增加了三倍;体重是出世时的四倍。

从两岁到六岁之间,每年身高大约增长7CM;体重每年增加2KG。这成长速度比起两岁之前放慢了很多,他们的饮食习惯变得很挑剔,也有食欲削减的倾向。

两岁的小孩,可以很开心的跑来跑去不会跌到,不过有时会撞到东西。他们可以走步上楼梯;可以自己用汤匙喂食;懂得画线条和圈圈。

两岁的小孩,懂得了100—2000个生字;可以说2—6个字的句子;最喜欢问:“那是什么?”

两岁的小孩,自我意识已经发展,知道自己的存在,照镜子的时候已经知道自己的模样;性别意识也开始成立,知道蓝色是男的粉红是女的,但是真正的性别意识要到三岁后才成熟。

两岁的小孩,是分离焦虑最强烈的时刻,常常为了看不到妈妈或心爱的玩偶而哭闹。

两岁的小孩,是个小顽固。Erikson 说的“autonomy VS shame and doubt”,他们想自我控制他们的身体和动作,如果做不到时,却有点不确定和羞愧。有时他们不断地想自我表现,但是能力上又做不到,所以有顽固或者沮丧的反应。

两岁的小孩,是很梦幻和自我中心的。Piaget 认为,这时候是pre-operational阶段,他们已经超越了感官和肌肉运动的阶段,也拥有了语言和想象能力,不过他们还没有逻辑思维的能力。他们的思维能力都是以自我为出发点,只顾及到自己本身的情况而忘了别人的处境。

两岁的小孩,开始表现他们的个性,他们有爆炸性的学习能力。有时逗得人开心的哈哈笑,有时他们的顽固和哭闹叫人退避三舍。他们是天使,也是魔鬼。

Monday, December 8, 2008

呼朋唤友

我生性孤傲,所以可以住在这没有邻居的山旮旯。偶尔不甘寂寞,就爱呼朋唤友,到我家来聚聚。

当初搬到农场来,每个人都贪图新鲜感,孩子们都喜欢邀请他们的朋友来,有时连小朋友的父母也邀请来喝茶。那时候他们玩的东西可趣的很,爬树屋,荡秋千,到后院沼泽玩泥浆,故意踩在热腾腾的牛粪上,还把秋天的落叶堆起来跳上去,把自己埋在树叶堆里。

我的朋友也爱到我们家来,当我家是度假休闲地,有时也把他们的亲戚朋友都带来。那时我很空闲,只要给我充足的时间准备,谁来我都欢迎。有次,一位朋友约了好几次都配合不到时间,突然在晚上八点多打个电话过来,说明天早上要来我家。我已经躺在床上看书,放下电话马上弹跳起来,到pantry 和冰箱看看有什么好吃的,跟着去洗厕所洗手盆,把客人会经过的地方收拾下。第二天一早把老公孩子叫起,赶紧帮忙吸尘和收拾门口桌椅,我冲到超市去抓几样可以快速准备的食物。不到三个小时,主菜甜品饮料全部就绪好了,匆匆忙忙换件衣服上点口红搽点粉,客人已经到达家门了。

露意纱说要来我家很久了,我很忙所以一直在推,直到我放假了就没理由再拖下去。象我那样不每天做家务的人,一有朋友来才好好地收拾屋子,这就要忙上三几天,总不能给人看到家里的邋塌样;花园也要弄一弄,也顺便把草坪剪一剪。Emily很不客气的跟我说要吃烤鸭,我得去张罗和采购;露意纱却要我来场烹饪示范,我说算了,大家吃吃喝喝聊聊天就好。

昨天,来了一行八个人。看到了绵羊,wiwiwawa!看到鸡粪, wiwiwawa!看到野鸭,也 wiwiwawa!人家是‘大乡里出城’,他们是城市人入乡,什么都大惊小怪。大家走走看看,坐在花棚下聊天,品尝我老公酿的水果酒。大家吃过了午餐,再吃完下午茶,我领Glenda到菜园去,割了一列韭菜给大家分,还采了一大袋荷兰豆。临走,还把一大碗的甘香酱分几小罐,让大家带走。

过后,老公小小声的说:“有得玩,有得食,重有得攞,唔怪得你啲朋友咁钟意嚟我地屋企!”啐,小气鬼,没有呼朋唤友,他的老婆可要积郁成疾了。

Thursday, December 4, 2008

我们希望我们的年轻人是怎样的?

What we want for our young people?

纽西兰教育课程里有这么一个愿景,希望我们的年轻人有创意,有活力和有进取心。他们在学校里可以持续的发展他们的价值观,知识和能力,使他们可以过有意义的生活和满足的人生。

我们的年轻人将会是有信心的,能建立良好关系和沟通的,活跃有参与感的,并且是个终生学习者。


有信心的

  • 对自己的特征有正向的认同感。
  • 有激发性而且可信赖的。
  • 足智多谋和随机应变的。
  • 有进取心和创业精神。
  • 能自我反省的。

能建立良好关系和沟通的
  • 能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
  • 有效的利用沟通工具。
  • 关怀土地和大自然。
  • 投入并成为社区的一份子。
  • 成为国际公民。

活跃有参与感的
  • 参与一系列生活的经验和背景。
  • 对国家的社会,文化,经济和环境有健康的奉献。


终生学习者

  • 有阅读和算数能力。
  • 有批判和创意的思考能力。
  • 作为知识活跃的寻觅者,用户和创造者。
  • 成为一个可靠的决策者。

Wednesday, December 3, 2008

幼儿的亲子游戏

贴几个给幼儿的亲子游戏。

Round and round the garden,
like a teddy bear,
One step, two step,
Tickle under there.


Round and round the garden, like a teddy bear,
用手指在孩子的掌心里转圈圈
One step, two step,
把手指移到手臂上,一步一步的向腋窝
Tickle under there.
在宝宝的腋窝搔痒。

eensy weensy spider,
climbing up the spout,
along came the rain
and washed the spider out!

你可以一面念,一面用拇指跟中指,好象爬行的虫子那样,沿着孩子的背脊爬,等念到"and washed the spider out!"着段时,手指即滑着下来。小孩被搔氧了,就会格格笑,很好玩的!


Two little birds sat on a wall,
one named Peter one named Paul.
Fly away Peter!
Fly away Paul!
Come back, Peter!
Come back, Paul!

这个童谣是可以配合布玩偶或小玩具,
首先把两只手和握着的物件藏在身后,
(Two little birds sat on a wall,)
然后展示其中一个物件,
(one named Peter)
又再展示另一物件;
(one named Paul.)
跟着其中一个物件消失,
(Fly away Peter!)
另一物件又随之消失。
(Fly away Paul!)
最后其中一个物件回来,
(Come back, Peter!)
而另一物件又随之回来。
(Come back, Paul!)

Tuesday, December 2, 2008

枪手

学院的课已经上完了,我还欠着一个作业,心情很烦躁,不是不会做,只是不想做。讲师打了个电话来催,本来是想任性地让它‘肥’去,无奈又答应了她星期一交货。

已经是星期日的早上,我的单线纸还是空白的,整堆书本纸张搬到睡房,又搬出客厅,搬来搬去,最后搬出门口花棚下。鸟语花香风光明媚的天气,我何由在此沮丧?伸展下懒腰,啪啦一声,我把一张折椅压坏了,整个人垮在地上。

大女儿跑出来看:“妈咪,you alright?do you need help?”

“Yes, I need help。Can you help me to finish my assignment?”我爬起来很泄气地说了句。“ I will pay you 50 bucks!”我再半开玩笑的说。

她刚考完试,现在也无所事事,看到我那被压抑的样子,看到了$$, 嘿,欣然地当我的枪手。

其实,她是当我的秘书,我说她写;我的词句文法不通顺,她去修改。大概两个小时,洋洋洒洒的写了六大页。她又再说:“妈咪,your English is very Chinese!But that’s OK。”女儿说她学法文时,也是有法文英式化的问题。

过后,我赶紧催她去打字,我再从书里找些东东来引用和引述,作为填补空间。前后五个小时左右,我们母女合作无间,把我懊恼了两个星期的作业完成了。

妈妈说:“枪手万岁,女儿万岁!”
女儿说:“$$万岁!!Cha-ching!!”

Monday, December 1, 2008

啊,我咬!

Erica 最近和凯琳成了很好的玩伴,尤其是 Erica,老是追着凯琳玩,一看到凯琳就手舞足蹈,依依呀呀的说儿语。

午后,凯琳躺在地板上,她有点倦,等着妈妈来接她。 Erica 看到了,爬上来呀呀地叫凯琳跟她玩,凯琳不睬她,躺着吮手指。她趋上前去,贴近凯琳的脸又吱吱呀呀不停,凯琳还是不理她,她的头附在凯琳的背上,张口咬下去。我连忙喊:“Erica,stop!Gentle!”她止住了,转过头来对我笑,转身轻手的抚摸凯琳的背部。

很多小孩都会咬人,在不同的阶段,咬人的原因也不同。

幼儿在出牙时,牙龈痕痒,都喜欢抓些东西来咬,更有的在吃奶时咬妈妈的乳头。有的妈妈咬回那个孩子,也有的打孩子阻止他。其实这只是透露一个讯息,他的口腔发育有咬嚼需要,那孩子应该开始吃一些固体的食物,学习咬嚼硬的食物。

咬人也是一种情绪的表达,用嘴巴牙齿来表达他们的不安和烦躁,正如大人有时也会“恨到牙痒痒”。幼童如果没有足够和适当的语言来表达他们的情绪,在嘴巴的话说不出来,转而用牙齿来宣泄他们的不安和烦躁,于是一口就咬下去。小孩应该被教导一些抒发情绪的公共语言,比如说“我生气”,“我不喜欢”,“你妨碍我了”…..,用语言表达胜于用肢体来表达情绪。

咬人行为也有很单纯的原因,那就是要得到别人的注意力,一种沟通方式。无论是弗洛伊德的口腔期还是皮亚杰的感官阶段,嘴巴是婴幼儿学习和吸取经验的一个主要器官;象 Erica那样的咬人行为,纯粹是想跟凯琳沟通。追根究底, Erica 咬凯琳是要跟她玩,她需要年纪相若的同伴跟她玩,我们都一致认同, Erica不久就要转到teenies去了,那儿有更多小朋友和她玩,才能满足她的需求!

Friday, November 28, 2008

Sleep-over

我答应过女儿,年底可以可以邀请她的朋友来玩。大女儿被人邀请了好几次,今天她考完试,就邀请了她的朋友来家里 Sleep-over 。

这里的小孩,要看他们在学校里混得好不好,就要看他们有没有特别的朋友要邀请回来玩,又或者被邀请去别人家玩。过去每年都会呼朋唤友好几回,他们玩得很乐,大人就做得很累,要张罗接送,要张罗吃的玩的。

现在孩子长大了,节目都由他们自主。女儿说,要睡在外面,于是就起了个帐篷,那帐篷有三房,里边还放了电视机和音响。

她们在泳池嬉水够了,到后院池塘转了个圈,说要在池塘划小船,我不允许,因为不够救生衣。后来,她们走路到河边去,我再三叮咛女儿,不好下水去玩,欺山莫欺水啊。

她们选了六套电影,看来是要看通宵了。

Photobucket

Photobucket

Saturday, November 22, 2008

督督撑

“愁侵鬓,卖花过日长有恨……”这是我学唱的第一首曲,调寄《流水行云》的《卖花女》。我的音乐师傅戏言,他要戴副黑眼镜,带我到榕树头去卖唱。“……怨声哥哥太负心,怨声哥哥太薄悻!”动情泪下,我们这些买唱者,为唱新曲强说愁!

一般人在卡拉OK唱的粤曲多是小曲,许多是由广东民间音乐谱词成曲,朗朗容易上口。我喜爱唱大曲,大锣大鼓查督撑,由音乐师傅现场伴奏,丁板紧凑,声情俱下。人说大曲很难唱,因为她用工尺谱,而且曲调多花样,反线正线梆黄拉腔,急促的七字清和哀怨的乙反南音。学唱唐婉的《残夜泣笺》,一句口古:“陆郎有词题壁上,唐婉有词落笺中!”深感唐婉见陆游沈园题壁,鸾凤分飞后的哀怨,酬词钗头凤。

学做戏是后来的决定,但不是一个偶然。小时跟阿嫲到南园看大戏,随阿嫲到后台探班,看到了五光十彩的戏服,老倌脸上靓丽的粉墨,额上的片子头饰,我为之着迷。从虎渡门偷望,生旦角儿们在台上的一举手一投足,鼓乐喧天,沉醉之余,我对自己说:我也要登上这舞台。

几十年后,跑去学人做大戏;做大戏,早已经没市场了,学戏只不过为自娱。师父教我跑圆台,一身僵硬的骨头不再轻盈,夹紧双腿脚跟先下踏碎步。学旦角身段要柔,师父说别急着上正印,打好基本功,企栋担灯笼一句“知道”也是工夫。我做三帮学起,跳罗伞,一个亮相拗身踏七星,也费了不少的工夫。“轻拢翠袖,笑向檀郎偎”,舞水袖是最艰难最考人的,工夫到家的,只需拢三次,就把水袖收到服服贴贴。

学就是为了实践,通常我们是做交流演出,如果师父叫到,也做文艺慈善表演,街戏也无所谓,纯粹为过瘾。那一年,在马场为老人们做慈善演出,演罢,师父叫我上位做白素贞,应蛇年的一场演出。但是,我的行装已经备好,天涯远去。

夙愿未了,我不觉遗憾,套用年轻人的话:“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那一年师父诞,演出《香花山贺寿》,师父为我按了个艺名——方艳君。

Photobucket

Friday, November 21, 2008

自制直升机

小外甥女的学校假期开始了,打个电话回去跟她聊天。通常都有肉麻的开场白:
“你有冇挂住姨妈啊?”
“有!”
“咁你话姨妈有冇挂住你呢?”
“emmm,你梗系有啦!”

我这小外甥女很天真,很好玩,常常跟我一起天马行空的玩。前几年,在电话上跟她聊起我们的农场,她要我回去的时候带一匹马给她。我们一起玩了些problem solving的游戏,如何把一只马带上飞机?我们一起讨论,马是坐飞机还是站飞机?飞机起飞的时候,该如何给马绑安全带?马要如何上厕所?马不吃飞机餐,该怎么办?后来我们找到解决方案,我也答应带一只马回去给她。当她来接飞机的时候,我带给她的是一只soft toy马,我知道她期待的是她的姨妈背着一袋干草和用绳子牵着一头包pempes的马。

这次她要我带小绵羊回去,我说不行,绵羊没有拇指打手印,没有护照不能坐飞机; 除非是私人的飞机,载什么都可以。我随后怂恿她叫爸爸做一辆飞机,她说飞机太长了,可以做直升机。我叫她要画一个设计图,让爸爸照着做。她真的画了个图,去叫她爸爸自制一辆直升机给她,弄到我妹夫不懂笑好还是气好。

我跟妹妹说,我不是作弄她的女儿,我只是引发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哈哈哈。

Sunday, November 9, 2008

大选求改变

昨天,参加了投票。

之前的选举竞选活动没什么看头,除了两大对手党相竞端出了一盘盘的牛肉来吸引选民外,没有戏剧性的黑幕和阴谋,有点沉闷。也没特别留心竞选的花絮,不过间中看到有人投诉总理Helen Clark竞选海报的相片过度美化,不象她本人的样子,这样的投诉也是一种趣事。

纽西兰的选举是很民主和高度透明的。国会议员里有变性的,同性恋的,吸大麻的;政党也是百花齐放,除了左右两大派,有鼓吹环保的绿党,民族意识的毛利党和太平洋岛民党,还有大麻合法化党,由两位谐星组成的Bill and Ben 党。选举的开销经费有一定的数额,个别政党的竞选活动如果超出了指定的金钱数目,是会被选举委员会处罚的,这是一种游戏规则。

这里的选举方式是MMP(mixed-member proportional ),每个选民有两票:一票给选区议员,一票给政党;入主国会的议员数量是看政党所取得的总选票。这选举方式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让一些小党也有机会在国会代表他们的选民,发表民声。特别是Minor Majority Parliament,小党发挥着牵制一党独大的作用。

心里早已经决定了选票,大部分的选民也一样;这次大选,响应整个世界的趋势,只求改变,换个政府,换个方式。

这一届,中间偏右的国家党大胜,轻易地组成联合政府。

Friday, November 7, 2008

老麦当劳的情话黏粘

老麦当劳对他老婆讲的情话:

我喜欢你的臀部,浑圆又结实。好象母猪一样,好生养,生多多小猪,生小猪!”

我喜欢你的声音,让我幻想又兴奋。你的声音好象母鸡下蛋那样咯咯响,母鸡孵蛋变小鸡,小鸡变母鸡,母鸡又下蛋,很兴奋。”

“人家说,求婚要用东西套住手指,刚才修理拖拉机,捡到一粒罗丝帽,你,戴上吧!”

“哦,求婚还要花,这是包菜花,嫁给我吧.............今晚就吃烤薯仔和水煮包菜花。”



(koon,我有乖哦,老麦当劳的情话黏粘 写完了.....我要忙作业了。)

Wednesday, November 5, 2008

排骨和英女皇

晚饭,煮了一道排骨,我想起了Happy House。

那一年,我在 Happy House 打工,下班后可以带一份餐回去,我不喜欢那油腻的炒面炒饭,就喜欢那酥软的红烧排骨,在油锅里炸香,再淋上烧汁。那外卖店在午夜十二点打烊,收拾好店面,回到家已经凌晨两点。老公挑灯夜读,等着我回来,我们啃排骨当宵夜。

啃着排骨,我想起了苏格兰。

那个年代,经济不景,老公不想原地踏步,他想再进修,但是,这几乎是个空想,没钱怎样学人家出国读书。只好卖光当清所有家当,还背了一屁股债,任由别人笑话:值不值得。跟他的公司贷款,仅够一年的学费,扣除机票,剩余的钱只够我们生活两个月。第二年的学费怎么办?第三个月的生活费怎么办?别怕,你有我,我有一双手。我说:“走吧,我们的本钱就是年轻!”

想起了阿伯丁的石板路,还有马车辘辘輾过;经过那玫瑰花园,我第一次躺在那翠绿柔软的草坪,阳光是那么的暖和。抵达哥拉斯格,适逢中秋,记得那圆月,叫我惊叹外国的月亮真的特别圆。

在‘有华行’,看到那大陆来的医学博士,给人呼喝,一个人吃力地抬着那一百磅的白米,转眼见他背地里擦泪。和一班据说是六四的流亡学生聚会,我们吃着珍珠丸子,听到的只是某某和某某的偷情事件。

想起那花岗岩和红砂岩筑成的建筑物;想起那loch 和 glen;想起鱼市场和Sunday market的猪肉拍卖;想起鸡翅膀和血布丁;想起Lead Hill和Geology field trip;想起Oban和在 Staffa岛上吃nasi lemak………..想起很多很多;想起那救伤车和医院阴暗的走廊,我丢失了我的第一个孩子。

那段日子,我每周有九天。在苏格兰两年,我感觉好象过了四年五年的日子,那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个章节。

在旅行社工作的一年里,我学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不同的经历。我们去了一趟巴黎,再到其他欧洲国家转了一个圈;越过了大西洋,从华盛顿走到了波思顿。要回家的时候,也只剩下机票和两百英镑。怕什么,回去已经有工作等着我们了,只要肯向前踏步,那怕没路走。

那一年,我们去看highland games,英女皇也出驾观赏。散会时,英女皇回驾,我们夹道欢送,她的座车离我不到两尺,我们打了个照面,我向她挥手,她向我微笑招手。

吮着排骨,我想到了英女皇。

Sunday, November 2, 2008

儿子的玩意儿

上个星期有三天的假日,我又不让他整天玩电脑,儿子正愁无聊。他走到工作室去,觅觅摸摸了一阵子,劈了几块木头,就这样玩了三天。

Photobucket

他用木头做的小玩意儿,木框里有粒灵活滚动的木珠子。
Photobucket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学习方式,我儿子是“手作型”的。很小的时候,他就喜欢用些绳子,木头,盒子,纸筒来凑着玩,他姐姐看他弄了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就很惊叹的说:“弟弟又发明新的东西了。”后来,他很喜欢玩Hot Wheel,在房间里弄了许多车道,当然也是用纸筒木头凑成的。他从小就是他爹的跟屁虫,老公做DIY的得力助手,还在小学就让他自己完成一些简单的组件家具。他才进初中,上工艺课时,他的老师非常惊讶他已经懂了那么多的电子常识,那年也破例颁了个优秀奖给Y7的他。

虽然如此,他的语文能力很糟糕,Y5时给老师诊断出有轻微阅读障碍,语文能力没有达到同龄学生的程度。经过了一年多的补救,也算有了点进展,但是他还是不喜欢阅读小说和写作文,读的也是non-fiction,要很多书写分析的社科也是他的死穴。

有时我在想,如果儿子还在KL读书,他一定很痛苦,他必须读三种语言,而且大部分的学习都局限于文字上的,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学习肯定没有成就感。其实,语言天份是由脑部控制的,勉强不来;而且,上天是很公平的,语言能力不强,肯定有其他方面的优点,让一个人去发挥他的专长。语言不是学习的全部,通过文字学习也不是唯一的方式。

我看过儿子的作文,都是一些简单说明的格式,没有花俏的语文。这些我是不担心的,唯一的遗憾是他将来的女朋友收到的情信会很枯燥乏味。这点和他的父亲一样,虽然收了不少 pos laju情信,但是至今我还是想不起有什么能震撼和刻骨铭心的。

Saturday, November 1, 2008

生活的执照

我们的一生中,考了许多licence,从这些执照来证明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现在的小孩被侍侯得太幸福了,很多生活上的基本技能都没有。有个朋友的孩子,十多岁了,拿了把刀对着粒西瓜在喊:“妈妈,西瓜怎样切?” 我认为家庭里的一些用具是要训练孩子去用,特别是一些有危险性的如刀子,火炉,电器和开关。由于老公是从事有关电的行业,从小就让孩子知道电的危险性,电插头和开关都child proof。五岁之前是不允许自己开电器的。只要是孩子不在我的视线以内,我都会交代:不可爬高高,不可玩插头。

另外两项是刀和火。开始我会让小孩用牛油刀或钝锯齿的餐刀切东西,这可以切水果,面包等。六七岁左右,可以用正式的利刀,不过必须先是在监督之下,叫 restricted licence。有一次小女儿不小心把刀掉在地上,她的执照就延迟了,直到可以完全掌握和安全使用,才有正式执照。火炉和热水也是一样,从试探杯子的热度后才喝水,到正确使用火炉,要会安全使用才会有执照。

这些执照是无形的,没有纸或文凭,不过却是生活上非常有用的技能。

不是叫你计

小孩的哭闹, 很多时候是单纯的, 比如说饿了,冷了,还是疼了;不过有时也会无理取闹, 因为bored, 希望哭闹能引起大人的注意力。

很多时候,小孩的哭闹很快停止, 只要你能分散他的注意力,很快就会忘了他哭闹的原因。比如说, 声东击西……,我儿子小时候哭闹,通常我说:“这么大声, 隔壁安第出来看你了。”或者,“咦,你看,这个什么什么怎样啦?”他就会去张望观察, 等他回过心来的时候,已经忘了为什么哭。

又比如说, 指桑骂槐,小孩都会有自尊心, 有些小事直接去指责他们, 会令他们觉得很委屈的;通常小孩都有玩偶buddy,可以借用这些玩偶去施发号令,会有不同的效果。如:“喵喵(玩偶),你看姐姐玩的满地都是玩具,快来帮忙收拾。”

有些教育要潜移默化,不能常常放在嘴里讲,就得要陈仓暗渡,在不知不觉的时候已经塑造孩子正面的人格。比如说,我们要孩子回哺孝顺,我们就得做出来,也让小孩参与。每次我买东西给老人家或给钱父母的时候,我都让孩子捧着回去。记得儿子小时,他抓着一些钞票,一面走一面掉,走到家公面前说:“俾公公买嘢食!”大人乐透了,小孩也在无形中学习了回哺。

做父母的,稍微转下脑筋,用计,不要用气。教小孩就好象庖丁解牛,刀也没那么快钝!

Monday, October 27, 2008

糟糠之妻

(我不大爱说别人的故事,觉得那样有点八卦,但是,安琪拉的故事,我很想说。)

安琪拉是我的同学,跟她熟络起来,是因为我们在午休的时候都爱留在课室,用了午餐就看下书,闲聊一下。她是今年才从奥市南移到我们城里来,她去年离婚了。

安琪拉对离婚的事毫不忌讳,很坦然地谈起她的经历。她很年轻就认识她的前夫,两人生活在一起,第一个孩子三岁了才正式结婚。那时候,她的前夫还是一个学徒,年薪不到三万,他们的生活也还过得去,先后有了三个孩子,也供了一间屋子。那是一个很普通很平常的kiwi家庭,而且安琪拉后来也到幼儿园去工作,来帮补家庭开销。

结婚了十年,她前夫的事业有了起色,年薪也达到了七八万,他的生活方式也不一样了,接触的人面也不同了。他变心了,嫌老婆唠叨龌齪,交上了一位IT界时尚女郎,他要求离婚。安琪拉毫不客气的分了他一半的财产,把儿女的抚养权争取到手,然后到另一地方开始新生活。

几个月前,听她有点吞吞吐吐地说,她前夫要结婚了,她不懂如何把这消息跟孩子们说,她的孩子还是爱父亲的,怕这消息对孩子们有伤害。有一次,她很激昂地说起,她把她的前夫告上法庭,因为他再婚后,不愿履行照顾孩子的义务,假期时总是找借口不让孩子去他的家。她在法庭上数落她的前夫,得到了法官的同情,谕令他必须补贴孩子们的假期和休闲活动的开销,而且直接由税务局扣除。

上个星期,听安琪拉说起,她的前夫又离婚了,这次的婚姻仅维持了七个月。我八卦的问了一句:“他又有新女朋友了?”她说:“No,she kicked him out!”噢,是不是有点幸灾乐祸?我问她现在的感觉如何?她说:“I feel very calm!”她真的很平静,谈论着给孩子假期去澳洲度假,谈论着读完这课程再进修学位。

身为女人,我喜欢这样的女人。她不象一些单亲妈妈,等着别人救助,等着成为社会的负担。她从不自艾自怨,也不装模作样地博取别人的同情,该争取的就争取,最难得就是可以向前看。

向前看。路,不就是在面前吗?

Sunday, October 26, 2008

太臃肿了

我偶尔会做一些鸡婆的事,我买了一本NZ的课程纲要,寄了回去给朋友。对方很感慨的说:“我们的课程太臃肿了!”

几年前回去,给我的小外甥女温习功课,那时她才一年级,马来文的功课有很多很深的simpulan bahasa 和 peribahasa, 老实说,连我都不懂。这些马来谚语都需要抽象和会意的理解,一个小朋友那有这些思考能力,况且这不是第一语言,这边背了学了,那边没有用得上,三几下就忘到一干二净了。

每个有‘远见’的家长都觉得:孩子要赢在起跑点。从幼儿园开始学很多很多,三语数学心算电脑绘画,那么上了小学才能赶得上。小学的课程也一样,华小国小甚至星小的课程都一起上,功课要多作业要难,那么上了中学才能适应得来。中学更不得了,有的人文理商都读都考,考它十几个科目,那样上大学的机会才大。

学得多,就是好吗?小部分能力强的学生,学得多可以满足他们的学习欲望,但是大部分的中等生就会觉得疲于奔命,还剥夺了他们的休闲玩乐的时间。中小学生,真的需要学那么多的课程吗?我百般不解。

记得以前的三M制度,只强调读写算,back to basic,没有课本,都是老师们按照课程纲要来准备教材,学生分组学习,活泼的操场上唱游。那时,我在一个山区当临教,那情景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这就是我理想中的教育制度。后来,这制度不懂怎样变酸了,从没有课本到很多作业,从分组教学又回到了chalk and talk。然后,科目不断的增加,一直到英语数理,最近还建议要增加历史科。

三M制度,是仿效西方的小学模式。我实在很想知道,当年的三M学生现在是怎样的了?那三M制度对他们来说有多大的影响?如果有人去追踪当年这些学生,对一个教育制度的评估,那将会是一个很有趣的研究。

Wednesday, October 22, 2008

睡不着的羊

月色朦胧,一只羊睡不着觉。该怎么办?那就数人群吧。
一个,两个……九个….九十九个….一千九百九十九个………

数着,数着………。

突然听到一个吹笛的,后面跟着一班小孩子,捆着手绑着脚,随着那教育的笛声,往那深渊跳下去,据说是为了捡一纸文凭。

再数着,数着。

有一群人,是大人,不断地在原地弹跳。他们是在比赛:谁跳的高,谁的影子比较大,谁放的屁比较响,还把尾巴掏出来,比比谁的尾巴大;就是不愿向前迈进。

还是接着数。

这群人是不用走,也不用跑,他们无奈地站在输送带上,那输送带叫生活。个个木无表情。

还没数完。

有一群人熙熙攘攘地走过。不,他们是在膜拜,他们向权钱燃烧的火焰参拜打揖,有人奋不顾身地跳进火焰去。

火焰?起林火了?羊以逃生的本能,快跑,象羚羊般奔驰,如飞跃般,羊的双眼张不开,听到的只有风声。

风声停了,听到急促的心跳,只听到气喘。羊慢慢地张开眼睛,晨曦初露,羊还是躺在原来的草原上,眼前一片绿。

梦醒了,继续吃草吧。

(夜半,被咩咩不休的羊吵醒。恼它,扰人春梦。)

Sunday, October 19, 2008

更年期?

前些日子,我老是觉得情绪低落,在幼儿园里,我不想绷着脸对待小朋友,但是我又提不起劲。我对朋友说,我莫名其妙地心情不好,有点想哭的感觉,但又没有悲伤的理由。她说:你是不是要更年期了?我晴天霹雳,第一次有人正面说我更年期。

我承认我是有点神经质,有时会贺尔蒙失调,但没想到这么快就要进入更年期了。我的两位中学同学前年才生下她们的第一胎,让我感染到她们尚余的青春活力,害到我有点蠢蠢欲动地想再生一个。

上个星期,我觉得心律有点不顺,觉得腹胀睡眠不稳,老是有点气喘。身体不适加上脾气很不好,孩子们丁点小事都惹得我不顺眼。唉,老公竟然也说我更年期。悲哉!

我不相信我已经更年期,我都没听过任何同学说要进入更年期,lkf的年纪和身材都比我大也还没更年期;就算是进入更年期,那也是早期更年期的初期。这不算是自欺欺人吧?

我想,那些症状只是压力造成的;学年快要结束了,功课的‘死线’逼到眼前,况且,整大半年的学习,我累了。

(其实,更年期也不是那么可怕的吧,又不是洪水猛兽,来就来吧。)

Saturday, October 18, 2008

激流岛

假期的最后一个周末,我们去了Waiheke岛,那是毛利语,也就是激流岛的意思。

Photobucket

其实我很不想去,那个岛很商业化,都是奥市的人在那儿抒解他们的城市压力。据说岛上住了很多不吃人间烟火的艺术家,整个岛推销的就是艺术品和葡萄酒,去那儿也为了攀风附雅。

激流岛有很多中国人去游访,而那个岛竟然也有一个中文名,叫做顾城岛。顾城是位诗人,七八十年代的著名诗人,所谓的朦胧诗人。六四后移民到纽西兰,隐居在激流岛,陪同他的是他的妻子,后来还有一位崇拜他的女读者,也追随着他住在一块儿。很多艺术家都是疯子,他们要创作,要很多的幻觉,不符实际不切实的幻觉。他把才出生不久的儿子送了给当地的毛利人,说他儿子会破坏他心目中女儿国的完美。他在家养了很多鸡,给邻居投诉,结果他把所有的鸡只杀了,癫狂地把死鸡抬到市议会去。他无视伦理,一妻一女友的生活在一屋檐下。他的女友后来离他而去,他疯狂地写下了以她为名的一部小说,过后,他用一把斧头把妻子杀了,自己在一棵树上吊死了。(那是九三年的事。)

到激流岛去是老公公司主办的活动,我们跟随他的同事一起去,在那儿追赶跑跳碰地玩寻宝游戏;那不是我那杯茶,我不喜欢太累太匆忙的度假方式。去了两天,我好象需要多一倍的时间来休息,让自己从疲累中复原!

如果有机会再去,我想住在那悬崖上的别墅,懒洋洋地看海..............,然后,扬帆出海去!

Photobucket

Photobucket

Thursday, October 9, 2008

自得其乐

放假无聊到处打电话,说自己读书忙读书累兼自讨苦吃,对方说:你在自得其乐啦!

我似乎就是这样,往苦里找乐趣!

年前回去,乡里的人问我:“你果度摘苹果好揾食吗?”我说我不很清楚,我只有一棵苹果树,我是养牛的。“养牛?”“系呀,仲有养猪添!”他脸上的表情露出一点不可思议,然后闪出一丝的优越,割胶还是比养猪好!子非我,焉知我养猪养牛也是乐。

过了半辈子,没什么建树也没做过什么象样的东西,在这忽悠忽悠的日子里混着过,倒也乐在其中。

以前拍拖时,老公曾说我在班上‘好似有啲高窦’。有吗?我哪有‘高窦’的条件,我是自闭的,偶发性自闭,不理人不说话那正是在自己封锁的世界里自得其乐的时候。

写博也是,在文字间自爽!

Wednesday, October 8, 2008

父亲节快乐!

这里的父亲节是在九月初的一个星期日。

在之前我问了孩子们要如何庆祝,他们不很肯定地说要做卡片要弄早餐,听起来好象没什么诚意似的。我胡乱的凑了一句:“我要给爹地买一件贵重的礼物。”

他们不以为然的:“Wow!”

我说:“Don’t wow me,I am going to buy daddy a diamond ring!”

他们更加不以为然:“Wow-wow!”

“Hey, don’t wow-wow me!”我转过头去说,“老公, you don’t need a diamond ring, but you want it. Don’t you?" 老公在飚汗,他是怕无端端撩起我那条筋。

“……one word out, four horses can’t chase…..no reach yellow river heart no die…..我系讲真嘎,我讲咗就会算数嘎!" 那几只番鸭子,确实是在鸭子听雷:“Huh…huh…what..what..?"

父亲节过了,但是整个月来的课题都是讨论怎样买个钻戒给爹地,电视广告报纸还有传单等等,大家都乐之不疲。有一天,到了一个商场,我们看到了一家珠宝店,就进去看看。那售货小姐很热心的说:迟点有大减价,我到时候寄邀请信给你!

昨天,老公下了班,我说跟他约会,带他到珠宝店去,让他去挑选他的父亲节礼物。呵,他付了钱,他的钻戒我帮他保管帮他戴!喜欢你的父亲节礼物吗?喜欢!父亲节快乐吗?快乐!

天底下好男人的唯一共识就是:老婆的快乐就是他最大的快乐!
父亲节永远快乐,bling-bling!
Photobucket

Tuesday, October 7, 2008

强烈的个性

小女儿从Sports Camp回来了。前阵子她的膝盖受伤,叫她别去 Sports Camp,她要去;叫她在Sports Camp别做的事情,她也都做了。这就是她。

跟她的班导师会面时,她说我女儿有strong personality,我不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评语。去年学校要给她调班,说是调到比较好的班去,她不肯去,她坚持留在原班,也要证明她原任老师也可以教得很好。她的坚持和学校的坚持,处于胶状,直到开学前两天,学校妥协了。

带她去将要入读的高中面试,那副校长说她跟姐姐不一样。(一直以来,别人都会拿她来跟姐姐比,但她跟姐姐完全不同一个型,怎样比都是不公平的。)我连忙说:she is different,she is special!跟两个大的来比,她比较不乖不听话,她有自己的主见,不会向大人唯命是从,包括她的父母,除非有理可以说服她。

我曾告诉她,be yourself,成为你自己固然是好,但是你还是要学习如何驾驭你的个性。Riding what?她现在还是不能够明白。我在想,不懂她将来会不会变成一头黑马;也不懂她将被摔下马背多少次才会明白。

Monday, October 6, 2008

沟通和噪音

午饭的时候,Glenda坐在我旁边,她每天都忙得团团转,唯有午饭时间喘一口气。

她问我:“你今天的心情平静吗?”

老实说,我在那儿实习,只是一位义工,我不领薪,只做我学习范围内的事,我是不管他们的人事关系的。

她说:“她今天没来上班,我的心平静多了,整个nursery一片宁静,孩子们的情绪也安稳多了!”

哎,我明白她说的。其中一位老师的嗓门特别大,无论大小事都爱呱啦呱啦地叫,说是沟通,但是叫人听起来就是噪音。每天都有很多例常的事,做了就做了,也不用炫耀居功,偏偏她象只母鸡那样,每下一次蛋就咯咯叫个不停。话多必有错,有个早上,她看错轮值表,早了两个小时来上班,她就呱呱吵说她每天都值迟班。主任听了很不高兴,说她并不是每天都值迟班,而且轮值表早两个星期就发了,有意见应该及早说出来,这才是沟通的方式。

上个星期我的讲师来评我的学习,我很早就跟我的mentor沟通好我准备做的东西,她都给我协调和帮助。当我开始做mat-time的时候,她劈历啪啦地把小朋友们带到室外。老天,剩下两个小瓜给我,叫我如何去表现?没关系,我跟她到室外去,讲师也跟着出去,我还是可以表现的。

我跟Glenda说:“为了减少噪音,都听她的!”

Sunday, October 5, 2008

我很特别,我很正常!

在我TE的时候,遇到一位四岁的小男孩,他叫做Ethan。第一次见他的时候,就在幼儿园的playground,他在窗下跟着音乐不停的转,我的第一感觉这孩子有点不正常,怎么这孩子不跟大家一起追逐玩乐?

后来,也是在playground,他自己一个人在漫步,我跟说了声hello,他马上问:“Who’s that?”哦,原来他是看不到的。我跟别的老师了解到,他是严重弱视,但不是全盲,可以看到朦胧的影子。基本上幼儿园的每个角落他都熟悉了,他可以跟其他小朋友那样走来走去,如果不特别注意,是无法看得出他是个特殊需要的小孩。他一切的表现都很正常,饮食都能自理,有一回,他央我带他到洗衣房去,我不懂他要做什么,到了那儿,才发现他的裤子尿湿了,要换裤子,这些他都能自己来。

特殊的儿童到正规的幼儿园里上课,无非是要让着孩子过正常化的生活,接触正常的社交生活。然而,幼儿园里的老师无法一对一给他全面的照顾,政府福利部每个星期都会有特教的老师上来给他适当的教导,这样一来会更加有效的帮助他学习。

跟他熟络了,他每次见到我,总是爱问:“Can I have a cuddle?”我把他抱起,给他一个深深的拥抱,有时还捉起他的手臂, 把他身体摇摆几下,他就格格地笑。弱视孩子的听力特别强,有次他叫我开了电脑游戏给他,但是他不要玩游戏,他只是在享受那音乐。他也有着甜美响亮的声音,每当老师开了音乐或歌曲,他都能跟随着唱,而且唱得很好。

那天早上,他爬上了大木箱,他在问:“Fong, where are you?I am going to jump !”我走到他的面前,来吧,孩子。他跳了下来,又爬了上去,再跳。突然,所有的小朋友都停止了他们的游戏,原来对面那座山上有架直升机在盘旋,大家都在指指点点地看着。Ethan坐在大木箱上,我对他说:会不会是山林着火了?那直升机吊着的大水桶,是不是正忙着在灭火呢?火势应该不大,我们没看到浓烟呢!他凝住了神在听我说,仿佛是在了望着遥远的山头。

Ethan是个很特别的孩子,他也要成为一个很正常的孩子!

Saturday, October 4, 2008

特殊需要

昨天看到了艾美利,一个已经一岁多的小女孩,但是她看起来只有六七个月大。她还不会坐立,也不能做其他同龄小孩做的一切,她是一位特殊需要的小孩。

我是第一次见到她,她是得了一种染色体异常的病症,叫做cri-du-chat。这病症是取名于小孩的哭声如猫的叫声,患者脸部的轮廓象唐氏儿那样都有一定的特征,智力和体格成长都严重受到障碍。这病症是无法医治的,他们需要旁人全力的照顾。

她躺在bean bag上,情绪不安的哭,那哭声很微弱,我拍了几下她的肩膀,后来我捉住她的小脚,轻轻地按摩她的脚指,她似乎放松了一些。过后,我又捉住她的手指,她只是微弱的反射捉住我的手,我小声地唱了些歌给她听,跟她玩玩手指游戏,她笑了,她对着我笑。一会儿,她睡了,还睡了整十五分钟,已经很不错了。

再后来,我喂她吃了一趟奶,是一种特别配方的奶,由于她的吸吮能力不好,而且胃部反射呕吐,我花了整半个小时才让她吃了200ML的奶。给她打了嗝,让她坐起,我再给她扫扫背部,稍微用了点力,当是给她按摩背部。我可以看出,她的脸部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Friday, October 3, 2008

小脚与西服

(两年前写的一篇读书笔记,在此做一记录。)

957-9553-66-1 小脚与西服 张邦梅 智库
Bound feet and western dress小脚与西服
作者: 张邦梅 Natasha Chang 翻译: 谭家瑜
ISBN 957-9553-66-1台北市 智库 1996
张幼仪与徐志摩的家变
Photobucket

这是一部以双自述方式的传记,傅大为在序中称:追忆的二重奏。(我认为是主音及和音:主音是张幼仪,和音是张邦梅。)作者张邦梅为她的姑婆张幼仪写的传记,当中也穿插了自己的思绪感想和处境。张幼仪是谁?她是徐志摩的原配夫人,中国第一位文明方式离婚的女人。很多人知道徐志摩是个浪漫主义诗人文豪,他的情诗艳史,鲜为人知的是这位居于背后默默承受着许多痛苦的女人。张邦梅在这本书里揭开了张幼仪与徐志摩的家变的面纱,详尽地描述了张幼仪的心路历程。

小脚与西服,是多么的不搭调!这简直是强烈的文化冲突。小脚是又长又臭的旧式传统思想;西服代表着开放自由的西方思想,怎能凑在一起呢?张邦梅的写作动机,除了编撰家族史,同时还在寻找自我。她是一位ABC,除了有显赫的家族,父母皆出身名校,为大学教授和教育家。生长在美国的她,家里仍然保留着传统的价值观。这如同天天穿着西服,偶尔还缠着无形的小脚。

这原本是英文著作,写给外国读者的。难以避免的写了一些外国人喜欢看或者说有兴趣看的内容,(如畅销书 落叶归根— Falling Leaves , Adeline Yan Mah所写的二十世纪初的上海故事。)少不了孝道,传统礼教,三从四德,重男轻女,盲婚哑嫁,大家庭纠纷,纳妾,缠脚之类。我们都很好奇,究竟小脚是如何缠的?书中有相当详尽的描述。幼仪三岁时,母亲要替她缠脚,让她吃了红豆沙汤丸,脚板将变得软如汤丸,缠出来的三寸金莲又小又美。缠脚的过程是怎样的?“。。。把你的手掌想成脚底,再把手指想成脚趾。。把手指和手掌合拢,弄成一个松松的新月型拳头。。”(这就好象把脚趾弯到脚底,直碰到脚跟为止。)然后把脚泡在温水里,用湿的白棉布紧紧扎起来。缠脚是要好几年的,经过血淋淋的过程,这才能慢慢地把趾骨缠断,缠到后来,得用脚后跟与趾关节来走路。缠得完美无瑕的小脚,可以轻轻松松在脚趾与脚跟之间的缝隙塞进三根手指头。缠脚时还不可多牢骚,否则未来的公婆认为不乖而不考虑迎娶过门。往后一辈子,都得用长长的缠脚布裹着定型。三寸金莲,婀娜生姿,就是这样换来的。

少年时代读徐志摩的诗文,许多浪漫的情诗,那份纯真,多么扣人心弦。他的爱眉小扎,那份狂放,让人的心澎湃不已。他诗文里的两个女主角:林徽音和陆小曼,却绝少牵涉到他的妻子--张幼仪。或许只有这么一篇:枉然/你枉然用手锁着我的手/女人,用口禽住我的手/枉然用鲜血注入我的心.............仿佛是无助地呐喊着他那无感情的婚姻枷锁。观看连续剧《人间四月天》时,林徽音与徐志摩要爱不敢爱的那段剧情,沉闷得让我昏睡几回;陆小曼与徐志摩那段又熙攘得接近胡闹,让人沉不下心去观赏。倒是有张幼仪出现的情节却深深的吸引了我。对她好奇,究竟第一个文明离婚的女人是怎样的?对她同情,她是弃妇,她是弱者;对她敬佩,一个旧式女人毅然坚强地站了起来!

Photobucket
张幼仪与徐志摩

Photobucket
林徽音,泰戈尔和徐志摩

Photobucket
陆小曼与徐志摩(图片属转载)

这本书是描写张幼仪与徐志摩的婚姻,被形容为‘小脚与西服’不搭配的婚姻到底是怎样结合的?徐志摩是幼仪的四哥相中的,他是杭州府中文才不凡的学生,是个有钱人家的独生子。那个时代裙带风盛起,为自己家族增加生力军是很重要的。幼仪十三,志摩十七岁,两人定了亲,只凭一张照片。志摩第一眼看了照片,只说了一句:乡下土包子;然而,他不能拒绝。这桩亲事,原本八字不相配,相命媒婆把肖鼠改为肖狗,还是改不了冥冥中的不幸。七年来的婚姻象一出默剧:幼仪的回忆里,他们从洞房的那一刻就开始了彼此之间的沉默,接下来的日子也同样对她不闻不问。直到两人有了儿子,志摩对幼仪依然不曾停駐过任何感情。他要远去重洋·····“当我向他告别时,他仿佛早已远去·······”;后来,千里迢迢赴欧会夫,志摩见了久别的妻子,眼光只掠过她的头顶。幼仪提起志摩对她的态度,有·····空洞的眼神,不屑的眼神:好象当她不在那儿。当她怀了第二胎,志摩提出离婚,跟着不告而辞。幼仪悲痛的到柏林投靠兄弟,生了次子,志摩追至,再提离婚,她坚毅的签了字,结束了这一段悲惨婚姻。

谁是小脚?谁是西服?在徐志摩的那个时代,旧礼教就是他的缠脚布,一个包办婚姻的妻子更象一条又长又臭的缠脚布,摒不去,丢不掉,一生一世得被它纠缠着。倘若徐志摩只是个一般的纨绔子弟,顶多是三妻四妾,但是他接受了所谓的新思想,想要有爱情的自由。他要把他的小脚放大,来衬托他的西服;他的妻是一块缠脚布,逼切的要把他摒弃。张幼仪的小脚,只缠了三天,在二哥的坚持下,她保有了天足。但是,她依然被缠了小脚,在她心里,思想里。读了整本书,该怎么样形容她?她端庄,贤惠,顺从,内向收敛,她严肃,刻板,木纳寡言,沉着压抑···········但是她善良。她想着,到了英国就可穿西服,夫唱妇随。可是,事不如人愿,她还是小脚。一直到她离了婚,带着初生幼儿,要想法子在柏林立足,她才真正放开她的小脚。后来,她终于穿上西服,达到了她后来的成就。

看完这本书,脑海里盘旋着小脚这个问题。已经是上太空的时代了,小脚早已成过去式了,偶尔朝下看看,在西服裤脚下,是否还缠着无形的小脚.................。

Wednesday, October 1, 2008

How long ......

趁着学校假期,到城里去办事,也带小女儿去剪发。在车上,我对儿子说,反正妹妹去剪头发,你也去剪一个吧。

他开始呢呢喏喏地问:“How long…………..hair…..?"在高速公路上,一辆大卡车呼啸而过。

我说:“Not very long ago,less than two months?”车上的收音机播着什么什么大减价大优待。

他再说:“How long …..hair…?”我的左耳是半聋的,他又再重复他的问题。

我说:“It won’t be long, takes about ten minutes." 早上睡了回笼觉,我的头有点重,怎么这个时候的高速公路特别多车?觉得开车有压力,对自己说:要专注点!

到了接近市区的交通圈,我把车速缓了下来,儿子又再说:“Mummy, I’m not asking how long ago or how long it will take for my hair cut, I asked, how long is my hair?"

"你话how long how long,我点知你边个long,咁你讲‘几耐’…..‘几长’…..或者‘几多时间’,咪清清楚楚咯,我都唔知你long乜嘢。”

“Mummy……"儿子知道我要用中文训话了。

”由而家开始,me talk no Engelishi!”我一说完,两个女儿把头别向车窗去,窃窃偷笑。

我儿无语问苍天,无言的结局。

Tuesday, September 30, 2008

口腔和肛门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中,总离不开性的观念,所以他的发展分期解释,就被称为性心理发展期。口腔和肛门是人类最早获取欲望满足的部位,在幼儿的发展初期,主要有零到一岁的口腔期和一岁到三岁之间的肛门期。

从出生开始,婴儿最渴望的快感就是嘴巴的吸吮,即使眼睛还没张开,他的小嘴已经懂得寻觅奶头或奶嘴,这也许是生存的本能。从出生到一岁间,基本上婴儿会把什么东西都放到嘴里,会玩嘴唇口水,会咬人咬东西。。心理学家把这个时期称为“oral stage”,嘴成为敏感区,成为快乐之源,如果吸吮受到制止和压抑的话,幼年期间得不到的满足将影响日后的人格形成,又或者说会负面的寻求口腔快感的彌补,如酗酒、吸烟,等行为。

肛门期“anal stage”的幼儿开始探索从自己体内排泄出来的排泄物,也从排泄的过程得到满足和快感。不仅如此,幼儿可能也喜欢玩弄自己的排泄物,如把小便当水来玩,小手也把大便抓来玩。这阶段的幼儿会把大小便当成主要任务,而父母亲在这同时也展开了‘toilet training’。心理学家认为:不要粗暴地对待孩子排泄习惯,也不要过早地强迫他自己大小便。时间一到,这个本领自然一学就会,过分严格或太过随便如厕的训练,竟然也会影响到儿童日后的人格。成人的行為上表現冷酷、頑固、剛復、吝嗇等,可能就是肛門性格的特徵。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强调的是潜意识,在幼年得不到的满足会影响到日后的生活。老公和他其中一位哥哥相差一岁多,两人从小到大感情不曾好过,一见面就弩着脖上的筋。有次听他们大姨说,那做哥哥的在弟弟出世后还来抢阿娘的奶喝,阿娘不给。他哥脾气向来不好,到了三十大几才结婚;不懂是不是幼年期的遗憾得到了彌补,还是淡忘了他的潜意识,两兄弟的关系到了中年才有了改善。

Saturday, September 27, 2008

讲粗话

老三读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次从学校回来,对她的哥哥说:“You bastard." 我吃了一惊,一个五岁的小孩怎么说出这么难听的粗话?那时我们还在奥市,孩子们才开始这里的学校生活,她说是听到同学这么说,她也学着讲。

这里的学校是不管学生讲粗话的,讲粗话也不算是什么犯规,因为没有伤害到别人,如果自己觉得被冒犯了,顶多是自己走开或者告诉对方你的感觉。大女儿Y6时有个好朋友,但是她很爱说粗话,女儿心里不舒服,回来跟我说不想和她做朋友了。我说,你去跟她说明你的感受,如果她不能体会你的感受,那就没办法了。结果两个小朋友和好了,她也尽量不在我女儿面前讲粗话。女儿Y8的老师Sandra很幽默,每次她听到学生讲粗话,她就说:“Did you say duck?Quak-quak!”学生听到了老师的暗示,马上就住口了。

我的邻居老佐治的口头禅是‘血腥地狱’,我们跟他谈话也投其所好参几句‘血腥地狱’,孩子们听到了就说我讲粗话,‘血腥地狱’也是swear word来的。我反而对他们现在流行讲的“suck”觉得很刺耳,但是他们强辩说那不是swearing,只是一种slang俚语,那听起来象是不雅的动作,他们却说那是形容很糟糕很坏很受不了的最佳词句。我接受不来,我还是认为那是一句粗话。

星期三考完试回来,老公问我考得如何?我回答:“SUCK!”咦,心里好象舒畅些了,原来讲粗话可以减压!

Thursday, September 25, 2008

Dirt is good!

刚忙完了三个星期的teaching experience,那是在另一间幼儿园,离我家十分钟车程。那幼儿园的SES比较低,设备不象我原来实习那间幼儿园那么完善,但是我可以看到孩子们的真和乐。

这间幼儿园鼓励很多的messy play,water play, sand play,小朋友可以毫无顾忌的玩乐,不怕湿不怕脏不怕乱。画架上和桌面上有纸张和颜料,小朋友也可以自由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他们的衣服从来不会干净的,都染上了泥和颜色,有时更是全身湿漉漉。

有个早上下了雨,天一放晴,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跑出去玩和踏水窝; 威立弄到裤子湿了,索性就躺下去,还在那积水窝里打滚。我看了心里想,真象一头小猪在泥浆浴,但是我不敢说出来,不懂会不会冒犯他。后来有位老师说:“威立,你真象一只可爱的河马!”他很高兴地再滚了几下。那老师对我解释说:“没关系,脏了待会就替他们换衣,这是他们探试大自然的一个方式。”这让我想起一个洗衣粉广告:Dirt is good!

Saturday, September 20, 2008

大自然@性

最近幼儿园忙着spring garden这主题。春天是自然界万物苏醒的季节,除了播种,一切的昆虫也从冬眠中醒过来,老师准备了“昆虫”这个课题。

大班的小朋友们用旧鱼缸养了一只大蜘蛛,其他的小朋友们也在花园里找小虫来观察。德莉亚也在室内提供了一些昆虫的参考资料,墙上也贴着许多图片。我发现到有张图片是两只蜻蜓正在交配,两只虫儿扭成一个心型,很有趣。老师们即说起,有些大班的小朋友已经在谈着男朋友女朋友,还说有没有kiss和sex,那些小家伙可真是早熟啊。

我们家有母鸡孵蛋,记得小女儿问过:为什么不可以用超市买回来的蛋?因为那是不fertile。
要怎样鸡蛋才会fertile?要有公鸡和母鸡mating。
公鸡母鸡怎样mating?@:@......那公鸡sitting on母鸡。
???Mummy, do you have eggs?:@:@........
oh....oh...oh...费了我好多唇舌,嘿....性教育!

Form 5 时上biology,记得一为很壮魁的印度老师说:kamu tak pernah nampak katak duduk di atas katak kah?全班的女生很不好意思的低下头。我们这乡下,孩子们可以看到蜗牛坐在蜗牛,两只苍蝇黏在一起,牛羊春期和交配........这些观察都可以提供性知识的教育,不一定是人的性经验才可以性教育。

有一次,儿子看到公鸭在追逐母鸭,然后压在母鸭上面,他说那只公鸭很naughty,用竹竿去赶它。我们跟他说,那不是naughty,它们是mating,是having sex。( 啊....大人也会压在一起的,他们也不是naughty! )

Saturday, September 13, 2008

此心安处是吾乡

这本书是在03年买的,当年回马时,带了回去送了人,回来又买了第二本。

Photobucket

这是一本学术论文集,是有关华人在纽西兰的历史。由奥克兰大学大亚洲研究学院副教授叶宋曼瑛所编篡,她是研究纽华人的权威,有多本纽华历史的著作。

纽西兰华人的历史,有如世界其他地区--英,美,澳的华人历史一样,在清末时代被引入的劳工,主要是在矿场工作。在那水深火热的年代,离乡背井无非是为了赚钱寄回乡,好让家乡的人有餐温饱。又或者说,赚了钱,就衣锦回乡,买屋买田。早期来纽西兰的华人主要是集聚在南岛西岸的金矿场,因此纽西兰也被称为小金山。

华人是勤奋的,渐渐地引进了越来越多的同乡,1881年约有5000人,占当时非毛利人的1%,也有统计说曾高达八千人。人数的增加和华人集居及不同的生活习惯,引起了白人的猜忌和偏见,在1896年实施了仅对华人入境高达£100的人头税,这实际的目的是要阻止华人的到来。

那个年代的华人,是叫做sojourner,或是旅居。根据书中James Ng的说法,当年旅居纽西兰的华人有几项特点:强烈的同乡凝聚;从事劳力或容易变现的生意;最终目的是寄钱回家,日后衣锦回还乡。因此,他们抗拒异族通婚,自我隔离,保持独特的文化传统,有意拒绝参与当地政治。这一切由同乡会等等的组织,强烈地抗拒他族的同化。简单一句,就是:“身在胡边心在汉。”民国初年的建国,海外华侨的奉献就是一个证明,旅居外国的华人是心向中国的。

金矿采竭,许多矿工回乡去了,也有的留了下来,转行做菜园,这也是劳力和容易套现的行业,华人的目标从黄金转移到土地去了。有了土地,就有了决心留下来,那是纽西兰华人的第一代。在二战结束后,大陆变色,有人更认为回不去了,干脆留了下来,那已经是第二代。后来九七恐慌,引发另一轮的华人移民潮,是近期的事,记忆犹新,不多叙述。

有说道:“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

在这百多年之前,中国多个朝代主张锁国,中国人是依家恋乡的,更是‘父母在,不远行。’别家离乡是件悲惨的事,更何堪去国。就算漂泊到他乡,死后尸骨也要送回家乡安葬。近百年来,什么原由华人散布世界各地,并安居下来?他们有家归不得吗?还是家不堪归去?倘若,当年大陆没变色,中国那几十年不设铁幕,华人自由出国回国,那他们还会不会留在他国?我知道,这些都是多余的提问,历史已经变了事实,无从挽回。

此心安处是吾乡。既来之,则安之。他乡变吾乡,只要是心安之处!

Photobucket

Thursday, September 11, 2008

下冰雹了

Photobucket Image Hosting

最近的天气都是晴时多云偶阵雨。

下雨时,幼儿园里的小朋友都很不开心,因为关在室内,狭小的空间无法让他们发泄精力,有的小朋友就碰撞吵架哭闹。

眼见乌云密布,响了阵雷,天空哗啦哗啦地下了倾盆大雨,还夹带冰雹,把屋顶打得沙沙响。小朋友都踊到窗前看,不到一会,外面的地面已经布满了白花花的冰雹。

雨停了,我开了门,小朋友很高兴地跑出去,赤着脚也不怕冷,把地上的冰雹捡起来玩,还有的小朋友把它放到嘴里去尝。

一位老师说:“没关系,这可以加强他们的身体抵抗力!”哈哈!

Sunday, September 7, 2008

幼儿涂鸦的发展阶段

Photobucket

幼儿期间画的一些杂乱无章的线条,通常我们称为scribbles或涂鸦。这是幼儿进入写字和画画的前奏,更重要的是,幼儿还没有足够的语言能力前,借用图画和线条来表达他们的思维。

基本来说,一岁到四岁之间的幼童借用涂鸦来自我表达,不仅如此,涂鸦还可以协助发展他们的眼手协调,大小肌肉的发展。

两岁以下的幼儿,他们的涂鸦是随机的,无目的的,纯粹过程的,所以也不可以当成是画画作品。他们握笔的方式是五指紧握,涂鸦时运用了肩膀和身体的活动,画的线条是依照身体的摆动或者手臂上下的捶动。这时候的作品通常是点,左右上下的横竖线条,或者是单纯的曲线。这阶段是没有必要去纠正孩子的握笔方式,他们手指的小肌肉还没发展到正式握笔方式,除了五指紧握笔尖朝下,还会象握镬铲那样挑着笔尖。

二至三岁左右的幼童,开始可以控制他们的手腕,这时候可以画多样化的线条,包括了圈圈和旋涡,还有,线条也可以趋向各个方向。同时,他们也比较专著的画画,开始明了画纸的空间,已经会讲话的小朋友也可以说明他们的画画。这时候,握笔的方式已经正确,但是为了不紧绷着手指的小肌肉,幼儿不适宜用太幼细的笔。

四岁开始,就可以画一些简略的图画,用一些给人一眼明了的图形或符号,他们不仅开始画画,享受画画的乐趣,也可以开始写字了!

再三强调,幼儿的学习,在乎它的过程多于成果,多称赞多鼓励,就是他们学习的奖励!

Photobucket

Friday, September 5, 2008

I love u mummy!

今天中午要回去学院,有一个workshop一定要出席;也同时到城里去办些事。

习惯性的,要出门我才把手机打开,看到有一条短讯,写着:I love u mummy! 是儿子send过来的,本能的反应也想回一条短讯:I love u too!再看,咦,时间是8.55am,他是在今早上课之前传过来的,他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传短讯给我呢?是不是他做了什么错事,先讨好我,好让我不骂他?还是他发生了什么事?

现在又不是母亲节,我的生日也过了;他为何特地选这个时间传个短讯说爱mummy?儿子习惯在睡觉前说:good night mummy,I love u mummy! 但现在还没到bed time。我越想越乱,儿子究竟是怎么啦?赶紧打了个电话给老公,今早送他上学时,有没发现什么异样?老公说没事,就算有事也会先联络他,他的公司就离学校不远。

我的心有点乱,担心他是不是有些难言之隐,更怕他是不是闹了情绪不会处理。很想拨个电话给他,但上着课是不可以接听电话的。讨论会在进行的时候,有点心不在焉,为什么儿子短讯说:I love u mummy!

好不容易讨论会结束了,出来马上拨了个电话给儿子,问他是否传了短讯给我说:I love u mummy! 他的反应有点尴尬,他说是他的同学抢了他的手机去玩,然后随便发了个短讯。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我舒了一口气,说:I love u too!

Thursday, September 4, 2008

画与话

我在观察三岁的Gemma画画,并和她谈话。

我:你在画画吗?
(她拿了一张纸在看着。)
我:想画一张画给妈妈?妈妈喜欢什么颜色?
G:我妈妈喜欢紫色。(她选了一枝紫色的画笔,开始在纸画了一个小圈。)I am going to draw a snowman。(她又在圈里画了两个小圈。)那是雪人的眼睛!
我:这是雪人的头,还有眼睛,那雪人的身体呢?
G:这是它的手(画两条线从圆圈旁伸延出去),这是脚!(两条线从圆圈下展延。)
我:雪人的脚好长哦,他很高。
G:这是雪人baby,(她又在圈内中央画了一个小圈,中间还加了一点),这是他的belly button。
我:那是一个baby,baby还没长出头发?
G:baby有耳朵,(画了一个小圈在左边)这耳朵太小了,(画了另一个较大圈一个较小的圈在右边)这两个是baby的耳朵。(她用颜色笔在头顶上画了七八条线)baby got lots of hair!
G:(她抓起了另一枝画笔)I like pink colour,(这时候她画了一个大圈)this is mummy snowman!

(接着,她画了两个眼睛,又用画笔在眼睛下涂满一个小椭圆圈,说那是脸颊。她跟我说了一堆有关她妈妈的事,还告诉我妈妈的partner 叫做Toby。)

G:妈妈有长头发,(她又在那图的头上画了很多条线)mummy is wearing this bib。(她画了两条竖线,又在竖线上画了两条横线。)
我:妈妈是大人,大人不带口水巾的,妈妈煮饭时是穿apron的。
G:yah,she is wearing an apron,this tie at the back。(她接着画了两条线从围裙展延出去。)

到最后,我跟她说,四点钟了,我要回家了。
她问:Do you have children here?
我说:No,they are big kids ,they are at high school。
她想了下说:We are at low-low-low school。 (一面说一面把手比着压到桌子底下。)

Saturday, August 30, 2008

受伤的冬天

Hurray ....it's all done!

足球季节结束了,今天是最后一场比赛。下星期开始,我自由了,不用为他们的球赛和练球奔波,也可以省下点汽油。

大女儿的队伍赢得division 2的冠军;儿子的是div. 9的季军,战绩辉煌。小女儿队伍的成绩还未晓得,应该不会太差。忙碌的一个冬季,现在终于松了一口气。

今天球赛结束,去接大女儿的时候,她又给我看她腿上的伤,一道刮痕两道瘀伤,象道畸形彩虹,褐紫红相间。我打趣的说了下:oh,nice colours!下午,带小女儿去物理治疗,前两天,她在学校追跑时摔倒,膝盖移位了,不能走动,学校叫救护车把她载到医院去,还好没有骨折或碎裂。当物理治疗师给她按摸时,她却哭到泪汪汪,不是很痛,而是必须治疗四到六个星期,她或许不能以去参加 sports camp。

这里的小孩都很活跃,跌伤擦伤是小儿科。我的儿子更是莫名其妙,有天放学回来,两条腿都刮伤了,不断地“雪雪”叫痛。问他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原来他和一班同学,在校园内的丛林里追逐,大家都被荆棘刮伤了。再问他明知有荆棘,为什么还要去那儿玩?他说:....because it's fun! 记得他八岁的时候,在球场上玩,被一位比他高的小朋友的牙齿撞了上去,结果对方没了半颗牙齿,我儿子的左眼眉连了八针,幸好疤痕不明显,不然真的要做Harry Porter了!

这个冬天,我也不懂他们伤了多少次,有时我们跟他穷紧张,以为他倒在地上,爬不起来,只见他拐了两下,又站了起来。有时见他们跌伤了,跌痛了,眼泪溹溹地流,一跛一跛走到场外,不消几分钟,又入场健步如飞了。

(啊!春天已在门槛,一个受伤的冬天,渐渐复元。)

Friday, August 29, 2008

浅说NZ小学的评估制度

NZ的教育制度,Y1到Y13共分成8个LEVEL,每一个LEVEL有它的achievement objectives。

以小学的阶段来说,除了数学的basic facts 和 spelling可以"对或错"的数量化,其他都是质量化的评估。比如说,
written language level 1A:
  • write a simple idea,
  • uses initial sound,
  • uses final sound,
  • space words correctly,
  • is begining to use spelling resources,
  • is begining to recognise miscues。
小学是没有test 和 exam的,老师拿平时上课时给他们的作业和活动来评估,每半年有一次评估报告,说明孩子处于哪一个阶段,和同年孩子的比较,是at,above 还是under expected level。

为了给家长更清楚的知道孩子的学习,学校还会发一份portfolio,说明孩子的学习行为和成果。学年评估报告表里的主要项目是:
1. Literacy and Numeracy
  • oral,reading,writing,visual
  •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multiplication

2. Essential skills,Attitudes and Values

老师通常是写一些正面和建设性的评语,没有分数和名次。上了初中,才有所谓的test,是作为pre-test 和 post-test 的准绳;pre-test 后,老师会安排适合学生程度的课程给他们,然后post-test 才能知道他们的学习成果,不是拿来排名的。到了high school,我才听到孩子说有EXAM,之前那些test都是家长不知觉的情况进行的。

有一点要说明的是,从Y1到Y8是复级的,就是两个年级合在一起,这有一点好处就是可以同时照顾fast learner 和slow learner,因为没有“一刀切”,慢的可以take your time,快的可以学的很多。(我女儿Y8时已经学了Y10Y11的数学;我儿子Y6时的语文还在Y5的阶段。)

Thursday, August 28, 2008

眼眉跳

从周末开始,眼眉一直跳,感觉心神不安。星期一赶紧打了电话给妈妈,妈妈没接听,让我更恍惚不安。

我从小常听我外婆说,眼眉跳或嘴角跳就会带来什么什么预兆。嘴角跳是有得吃或有架吵;眼眉跳主凶吉,每次眼眉跳她一定会按着眼睛唸唸有词。虽然我明白这是不科学,眼眉跳是眼睛疲劳的症状,但是我总是还会迷信一点点。(这几个星期,连赶了好几个作业,忙上课忙实习忙孩子,我确是累坏了。)

再打了几次电话,找到了妈妈,是带小侄子去上学。左眼吉,右眼凶,我是左下眼睑跳,主吉,.....没事。

Sunday, August 24, 2008

咖啡情结

多年喝咖啡的瘾,已经是无法戒掉;一天不喝,如大病临头,犹如鸦片烟瘾发作,痛苦万分。

以前看Lat的漫画时:父亲带孩子上kopi店,把半杯的咖啡倒在浅碟上,孩子嘟着嘴吸嚼已经滩冻的咖啡;那种情景,是我们那一代小孩共同的回忆。喜欢用梳打饼点kopi-o,也喜欢用油炸鬼沾kopi-o,那咸甜配合的风味很独特。

有一回,我请了一班马来西亚的朋友来我家聚餐,请大家喝家乡咖啡,大家异口同声的说:“要加炼奶”,这样才能喝到咖啡的香浓醇滑。我的台湾朋友每次都特别交代,要我带怡保白咖啡给他们,他们说那是最好喝的咖啡。我对这些三合一,四合一的咖啡不是很感兴趣,只觉得那些咖啡很假,放了很多不知名的香精;还有些商家,放些什么人参tongkat ali养生名贵成份下去,嘿,花一块几毛,就想保健壮阳,似乎有点妙想天开!

或许是对上了口味,我对新潮的咖啡不是很感兴趣,偏偏爱喝家乡的kopi-o kaw-kaw。独爱茨厂街的天香咖啡,每一趟回去,我们都买了好几公斤的咖啡豆过来。有次随便在超市买了些包装好的咖啡袋,喝到那好象碳水的苦涩味,结果丢了拿去堆肥。

每天早上,老公总是比我早起床,泡好了咖啡,等我起来。倘若我还没起床,他会把咖啡拿到床边,嗅到了咖啡香,朦胧中醒来坐起,啖嚼一口咖啡。(被宠坏了的舌头和女人。)

为何还要体罚?

不赞成体罚,基本上体罚是大人对小孩表现权威的一种方式。

有一位父亲,接到了老师对孩子的投诉,说孩子很多天没带书去学校,希望家长关注一下。父亲回来很生气地问孩子,为什么没带书去上课?可能父亲责问孩子的声量很大,孩子害怕到说不出话来,闷声没有回答,结果父亲把孩子打了一顿,原因是孩子没有回答他,没有礼貌。孩子被处罚了,对他所做过的行为和欲修正他的行为没有关连。

对幼小的孩童来说,体罚更是没有必要的。我们处理孩子的行为问题时,必须要考虑到孩子的成长阶段;要了解究竟是什么因素造成他目前的行为;要明了自己对孩子的要求是什么;在纠正孩子行为的时候,你希望他学到什么?

在两岁以下的孩童,他们还在摸索和学习适当的知识和技能来应付日常的生活,所以他们还没成熟的心智和语言能力,根本是说不上行为问题。在一本杂志上看到,“toddlers are not misbehave, they are just behave”。通常我们以分散注意力,改变方向或者给予替代品,这样的策略会比较有建设性而不妨碍到他们的学习欲,体罚只会中止他们的求知欲望。一般来说,这阶段的孩童没有对错的判断能力,只有通过探索,从累积的经验和反射来决定是否进行某一种行为。一个幼童,如果他曾经从凳子上掉下来,那么他下一次坐在凳子上一定是规规矩矩的。

两岁到五岁之间的孩童,心智,体力和语言已经发展到一个阶段,他们可以理解和明白各种不同的处境,作出适当的反应和自我控制。特别是三岁到五岁之间,Erikson说的initiative VS guilt阶段,孩子已经会分辨什么是坏蛋什么是顽皮,很多时候也会采取主动权的行为。为了加强他们的正向行为,通常是奖赏他们对的适当的行为;如果他们的行为表现不恰当,只要是没有危险性,可以忽视之,这个阶段的孩子就是很爱引起别人的注意力!当然,要培养孩子正向的行为,要有很多的沟通和榜样,这样一来,就可避免孩子的行为问题和体罚。

到了真正面对孩子的行为问题时又该怎么办呢?先是给予警告,语言或非语言的,让孩子知道,他们做着不对的事情;甚至可以告诉他们,现在他们选择做的行为和将面临的后果。要是还不能改善他们的行为,可以给予隔离或抽离,中止他们的行为,甚至可以让他们面壁思过,这就是一般所说的time-out。

倘若真的要选择体罚作为处理行为问题的方法,那必须要想一想,这必须是有效改善孩子的行为,这不会伤害到孩子的身心,这是必须是及时执行的而且达到制止的效果。很多孩子的错误行为,留到爸爸回来才被痛打一顿,孩子这时候对他所做过的可能已经淡忘了,非但不会改过他的错误,只会造成一种错觉,父亲是个只会打人的魔咒。

去年,听一个朋友说起,有位家长,到学校投诉孩子打她,朋友问她,平时你有没有打他?她说有。这当然,当孩子还在你的权威之下,他无法反抗,到了他有能力反抗,他还会由得你打吗?现在的父母,他们是很爱孩子的,只不过有时候生活的压力让他们失去了容忍,到时候才说:“打在儿身,痛在娘心。”既然如此,为何还要体罚?儿童的发展,除了他们的生态环境,现在还探讨到遗传学的问题,孩子有不当之处时,回头看看自己,又或者往远处瞻望一下;今天我们用体罚的方式解决问题,将来我们的孩子也使用暴力来解决问题。

Sunday, August 17, 2008

婚姻观

当我们谈着Human Development的时候,说到生孩子,班上的同学起哄,叫才十八岁的宝迪去尝试生一个,但是宝迪说她还没结婚,如何能生小孩呢?班上许多老老少少的同学马上回应:“不用结婚也可以生小孩的!”

多年前这里通过了一项法令,只要同居两年以上的伴侣,就等于享有合法夫妻的同等利益,如果一旦分开,他们的财产和儿女也得依法处理。这样一来,结婚和不结婚已经不是很重要了,结婚只是一种形式。正如我班上的同学,好些是未结过婚的单亲妈妈,也有的是结了好几次婚或离了婚的。

洋人的婚姻观和东方人不同,他们是讲求生活在一起的feel,没有了那种感觉就分道扬镳,而且他们男女之间的关系开放,对婚姻的承诺有点儿戏。虽然如此,还是有很多能维持长期婚姻的洋人,我的讲师Tracy自我介绍的时候,就很骄傲的说明她结婚二十周年了,是第一个伴侣和同样的伴侣;这样忠贞的婚姻的确是令人引以为荣的。

我结婚也快要二十年了,这时间过得真快。我十三岁就和我的老公同班同学,我们是好朋友,后来分开去了不同学校,后来又聚在同一学校,然后又再次分开,先修班后我们走在一起了,一直到大学毕业结了婚。已经是走过好漫长的一段岁月,我们还要继续牵手到人生的尽头,这是婚姻的承诺。有时我会想,对着同样的一个人那么久,不会腻的吗?我们曾经戏言,如果有下辈子,你不要再找我,我也不要再找你,我们换个口味吧!

Saturday, August 16, 2008

外国的小孩是如何学习的

曾经和人谈起,外国的小孩是如何学习的。

(老么上小学的六年我是在学校里混的,在她的班上做parent helper,亲眼目睹她的学习,一起陪她渡过整个小学阶段。)

基本上小孩五岁进小学前,在幼儿园或家里已经学了一些颜色,形状,数字和字母的基本概念。上了小学,学习就比较正式化了,要学的包括读写算,玩耍,合群社交等等。这里的小学是不分科目的,是整合学习(integrated study),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学语文。

早上进班后,孩子们坐在地板上向着老师,开始向老师报告news,这些可以是身边的小故事,听来的,看到的....。这个阶段很重要,孩子们的发言就是学习表达能力,也学会聆听和尊重;从孩子们的发言,老师可以看出小孩的状况,包括家庭问题。

过后的学习是由老师决定的,由于小学是没有课本,是按照教育部门定下的指南,同级老师开会讨论后决定要学什么;也没有时间表硬硬规定该学些什么,老师依照孩子的需求和能力伸缩性处理。通常是有个学习主题,比如说桥梁...就学习有关桥梁的形状种类,出外考察各种桥梁,做桥梁的模型,学点物理力学,学点形状几何,画图,做首小诗或文章。这就包括了所有的科目,语文数学科学美术和活动。有些学习的主题是不简单的,我家老么五岁时就学了“化石”,我们还到图书馆收集资料,为了这主题,我还带孩子们去了一趟fossil hunting.....。

阅读是很重要的一环,虽然没有课本,但是老师会针对孩子的能力分发故事书给他们读。最初的是很少文字的,都是一些他们身边的小故事, 比如说..早上起来, 看到小鸟, 哪儿有只小鸟, 小鸟喳喳叫...要认的字也不多, 整本故事书大概有十多二十个字, 是重复性的。比较高班的,开始读有章节的故事书,并学会自己默读。除此以外,还有一种school journal,里边有些理解问题让小朋友去做。基本上,每天或每个星期都会带故事书回家,让家长陪着孩子一起读。

学习语文方面,写字只是一小部分,叫printing。在学校一天写三行,大概三十个字母,然后从字母中blend 出字来,有时是句子,就是当天该学的几个字。孩子们在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写作文,叫story writing,就算孩子完全不会写字也没关系,老师会让孩子先画图,然后说出图中的故事,老师用简单的句子帮孩子写下;因为那是孩子的思维活动,他们也很快的学习了那句子。听写spelling也是一部分,但不多,教育部门研究开发的spelling list,那就是说是按照年龄需要量和常用字,逐渐递增,第一年学的大概有三十个字而已,其中包括了a,is,the,I,you...。

外国小孩上学时,玩耍的时间很多,每天都有体育课,小休和午休都是在操场奔跑游乐。他们的睡眠也是很足够的,一般的小学生晚上七点就上床睡觉,到第二天天亮。这里的上学时间是早上九点到下午三点。

Tuesday, August 12, 2008

草裙舞

整个周末,忙着做作业,还要做衣服,那也是我的作业之一。

在Dramatic Play的课程里,我必须做一套教材,而且是有毛利文化的。想了好久,结果做了一个prop box,里边有piu-piu,koruwai,poi等等,好让小朋友去扮演毛利公主或毛利武士。

Photobucket

很多工,弄断了两枚针,女儿还笑我:“Mummy, you put too much effort on it!”拿到幼儿园去实验了两次,小朋友们都很喜欢,觉得很新奇!

我们一起来唱首毛利歌吧~

paki-paki, paki-paki,tamariki ma,
paki-paki, paki-paki,tamariki ma。
(拍拍手啊,拍拍手啊,小朋友们;拍拍手啊,拍拍手啊,小朋友们。)

kane-kane,kane-kane, tamariki ma,
kane-kane,kane-kane, tamariki ma。
(来跳舞吧,来跳舞吧,小朋友们;来跳舞吧,来跳舞吧,小朋友们。)

E-haka,E-haka, tamariki ma,
E-haka,E-haka, tamariki ma。
(跳战舞呀,跳战舞呀,小朋友们;跳战舞呀,跳战舞呀,小朋友们。)

Tuesday, August 5, 2008

留恋榴梿

Photobucket

星期天,老公一早起来看Asia Down Under,看到奥市有新鲜榴梿卖,呱啦呱啦地跟我说,一粒榴梿卖纽币四十多块钱。我们在这里也买过榴梿来吃,不过是冷冻的,一粒五公斤也要二十多块。

老公家有榴梿芭,每逢榴梿季节,家翁就会打电话给各地的孩子,回去拿榴梿吃。那也是他最开心的时刻,孩子孙子都回去探望他。我们回去,也不完全在乎吃榴梿,而是想凑热闹,带孩子去捡榴梿,让他们爬树满山跑。孩子们最喜欢的还是他们老爸开着吉普车,摇摇晃晃地走在狭窄的山路,一会儿有窝坑,一会儿石头嶙嶙,还要越过小河。孩子们一到了芭场,就象‘甩绳马骝’那样通山跑,跑到满身大汗,也不怕蚊子咬。

每次返回KL时,总是香蕉榴梿红毛丹塞满车,尽管家里的二哥不断嘀咕农药肥料涨价啦,A果可以卖多少钱一公斤啦,家翁家婆就是不理会他,把好的大粒的塞进车里。现在他们两老都不在了,就算我们还是在KL,也只怕不再理所当然地回去拿榴梿吃。

我好几次回去都错过榴梿季节,不是很爱吃榴梿,只是留恋。(人在他乡,总是会找一些缅怀乡情的依据。)

Photobucket

Sunday, August 3, 2008

旧阵时的歌仔童谣

我是广东人,想起以前妈妈和婆婆唱给我们听的童谣,不懂现在还有没有人再唱?
“月光光,照地堂,年卅晚,摘槟榔,槟榔香,摘紫姜,紫姜辣,买胡辣, 胡辣苦,买猪牯,猪牯肥,买牛皮,牛皮薄,买菱角,菱角尖,买马鞭,马鞭长,起屋梁,屋梁高,买张刀,刀切菜,买箩盖,箩盖圆,买纸船。”

上面那个版本是拿来吟的,以下的这个版本是拿来唱的。
“月光光,照地堂,虾仔你乖乖训落床
听朝阿妈要插禾秧啰,阿爷睇牛要上山坡
哦哦哦......   
虾仔你快高长大啰 帮手阿爷去睇牛羊
哦哦哦......
月光光,照地堂,虾仔你乖乖训落床
听朝阿妈要捕鱼虾啰! 阿嫲织网要织到天光
哦哦哦......
虾仔你快高长大啰 撑艇撒网就更在行
哦哦哦......”


这首催眠曲也不懂传了多少代。
“嗳姑乖,嗳姑眠,姑乖大,嫁后街,后街有乜买,有鲜鱼鲜肉卖,又有鲜花戴,戴吾晒,摆落床头卑老鼠拉。。。”
我的孩子们也是听这催眠曲长大的,现在他们还可以朗朗上口。。。。。
就是不知道以后他们会不会再唱给他们的孩子听?

“排排坐,吃果果,留番一个俾哥哥!”
这个童谣也有很多版本。它主要的目的是让小孩安静的坐下来吃东西,同时也学会与别人分享!

另一个华语版本的:
“排排坐,吃果果,你一个,我一个,妹妹睡了留一个!”

这首童谣是用广东话唱的,它是跟“are you sleeping”的调子。
“打开蚊帐,打开蚊帐,
有只蚊,有只蚊 ,
快啲罗把扇来,快啲罗把扇来 ,
泼走佢、泼走佢。”

以前的人是有挂蚊帐的,临睡前要把蚊帐里的蚊子赶走;这也是以前很多妈妈临睡前的催眠曲。
这首童谣比较那时符合情景,现在就不同了!

旋转是会让人心情舒畅的,不管是跳舞,还是玩merry go round。
还不会步行的宝宝,可以让父母亲抱着转动,已经学步了的小孩更喜欢自己转着。
一面转,一面吟:凼凼转,菊花圆。。。

除此之外,当小孩已经懂得数字概念的时候,还可以用问答的方式:卖得几多钱?
而小孩则可以随意回答他所懂得的数目。
“凼凼转,菊花圆,炒米饼,糯米团,
阿妈叫我睇龙船,我吾睇,睇鸡仔,
鸡仔大,捉去卖,卖得几多钱?”

这首童谣,我们小时候还唱着来玩一种游戏。是这样的:
一群小朋友坐着围成一圈,其中一个小朋友在圈外,拿着一条手绢,在圈外走着,大家一起唱“凼凼转,菊花圆”,那在圈外的小朋友把手绢放在其中一个小朋友的背后。如果那位坐着的小朋友察觉了,他可以捡起手绢去追打那放手绢的小朋友,如果那小朋友不察觉,那放手绢的小朋友就去追打那坐着的小朋友。

以前没有电视电脑,我们都是玩这些游戏长大的!

Saturday, August 2, 2008

家家酒

孩童幼年的时候都喜欢模仿某个角色,有时是有意,有时是无意的表演出来,这是戏剧游戏(dramatic play),一般的人也称它为“扮家家酒”。

“扮家家酒”几乎是每个小孩都玩过,大多是模仿大人的一些举止行为,简单的有泡茶煮饭,上街或上班,通常都是他们耳濡目染的。记得我孩子小时候玩masak-masak,儿子骑着他的车子,走到一半,女儿上来跟他讲:“弟弟,畀钱!”儿子假假地给了钱又上路了。我当时很疑惑究竟他们在玩什么游戏,后来我才明白原来是玩收费站的游戏。

社会戏剧游戏(social-dramatic play)对儿童的成长是有一定的帮助,通过戏剧游戏儿童可以认识和实习不同的角色,也可以帮助他们了解现实社会,又或者准备将来的生活。戏剧游戏中很多是假装的(pretent),这样可以训练和提高他们的想象力。一块布,一个箱子,甚至没有道具,孩子也可以用姿态,动作和语言来演绎他们心中的角色和剧情。我女儿小时候最喜欢“凭空”做蛋糕给我吃,做好了拿到我面前,还要我假装很好吃!

在儿童心理治疗方面,戏剧游戏是很重要的一环。孩童的语言能力有限,不过他们可以用戏剧游戏的方式来抒发内心的感受,包括焦虑和悲伤。一般有经验的老师可以通过戏剧游戏看出孩童在家的生活概况,比如说,儿童粗暴地对待他的玩偶也就表示他在家里同样是受到粗暴的对待。当然,在戏剧游戏代入角色,也可以训练和改善孩童的行为。幼儿园里,有个小男孩和喜欢打或推比他年幼的小孩,我们给他玩洋娃娃,玩的时候他用手去刺洋娃娃的眼睛,我们在旁不断的提醒他gentle hand,还示范轻力的触摸洋娃娃,当他靠近别的幼童时,正要举手动粗,我们说:gentle hand,他就缩了手,然后轻轻地摸了下就走开。

Photobucket

同侪压力

电器行有促销,看到其中一款i-pod比原价便宜了整四十块钱,就把它买了下来给大女儿,她高兴地把我抱住,不断thank you mummy love mummy。

她跟我说要买i-pod很久了,因为她的同学们都有,她也想拥有一个。虽然她自己有钱和有自由花钱,但是这种奢侈品她还是不敢乱买,她知道会有一定的后果。她这次花了点心思来要求我买,说想下载一些钢琴曲来训练听力,好应付音乐考试。她肚子里的蛔虫有多少条,难道我还不懂吗?

对于孩子们的这种同侪压力(peer presure),通常我都会给大家一个冷却期,不会马上激烈反应或impulse buying,让他们想一想到底是need 还是 want。两个大的上了高中后,就各自拥有手机,除了方便和我们联系,最大的作用还是和他们的朋友互传短讯,没有手机就好象没有了朋友。哥哥姐姐拥有了手机,连还没上高中的小女儿也吵着要,出现sibling presure,结果还是买给她满足了她。

我这个妈妈是不会给他们的同侪压力操纵的,孩子说:妈咪,you just won’t let us do anything!我很在乎他们交的朋友,别人可以随意上街溜跶到朋友家sleep-over,他们也可以,但不可随意。前阵子放假,一票的high school girls在大女儿同学家sleep-over,她也想去,但不被我允许,原因是人太杂了,我对一些不认识的人没信心,而且不久前女儿才去了朋友家生日会的sleep-over,更何况她们一伙第二天也就一起跑街看戏,也会聚在一起的。

面对青少年的同侪压力,做父母的不可以全面否定,也不可以完全接纳;全面否定就会对抗,完全接纳就是放纵。我想啊,就是必须让他们知道选择的权利和面临后果的责任(choice and consequences)。

Saturday, July 26, 2008

电单车

最近汽油涨得太离谱了,很多人都想法子应对。在这天寒地冻的天气,为了省油,看到路上竟然还有人骑电单车。这里电单车是很不普遍的,因为天气风大多雨,感觉上不安全,而且这里的人喜爱运动,相对来说骑脚踏车的倒是很多。

电单车对我们来说,有很多的回忆。

以前我们在村里骑电单车是不必考执照的,只要会平衡和换挡就可以上路了。我真正考个电单车执照是在大学的时候,因为当时有些课排在晚间,下课时已经很夜了,我又住在校园外面,于是那时的男朋友买了一辆电单车借给我用,方便我上课。

我们那个时代,拍拖的时候多是骑电单车。大三的时候,有位男同学还找不到牵手有点紧张,不过在他买了电单车不久就有人上车了。

孩子们看到了路上的电单车,很高兴的回忆起以前回老公家乡的情景。每一次回乡,我们一家五口共坐一辆电单车,在村子里打转,去别人的鱼塘看鱼,看在池上划水的鸭子,鸭子受了惊吓展翅飞起,我儿子惊喜的叫出:“妈妈,看天鹅,天鹅!”

Photobucket

Sunday, July 20, 2008

分离焦虑

前两天和我那老蚌生珠的同学聊天,她说她那二十二个月大的女儿很黏身,走开一下子就哭到半死,晚上又不肯睡觉。问我怎么办?我说,没什么好办,那是分离焦虑,(separation anxiety),幼儿期间的一种情绪表达,等她心智比较成熟就不闹了。

大部分的幼儿在六七个月就开始出现分离焦虑,一不见了妈妈就会哭或找,这现象在12个月到两岁间最为明显。分离焦虑是大部分动物幼年期的本能,离开了依附的母亲就会失去安全感而哭闹,以达到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人类的心智的成熟速度比其他动物来得缓慢,幼儿的前六个月还没有发展“固定物体存在“(object permanence)的认知概念,没有出现在他们眼前的东西是不存在的,妈妈离开了就是不存在了。所以这阶段的幼儿是不会去寻找东西的,就算手中的东西掉了也不会去寻找,或者在眼前的东西被盖着了也不会翻开布去搜寻。

当“固定物体存在”认知概念日渐强化,幼儿会寻找依附,通常是他们的父母,有时是小玩偶,这些依附都会给他们带来安全感。一旦离开了这些依附,幼儿会产生一种焦虑情绪,那就是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的严重程度是因人而异的,这牵涉到父母的养育方式和儿童本身的性格。有些儿童生性开朗,好奇心重,和父母分离所产生的焦虑很快就被周遭环境分散了,他们开始去探索新的物件和人际,就不再想到要哭闹。不过父母的养育方式和分离焦虑有很密切的关系,有研究指出,日本小孩的分离焦虑比德国小孩来得强烈,那是因为德国小孩有更多自主游戏的时间,他们的自我认识(self awareness)比较高,就没那么强烈依附他们的父母。父母培养孩子多探索,能自主,他们的情绪也比较容易转移或控制;儿童的自我认识高,自信心也强,相对而言焦虑也自然减少了。

Tuesday, July 15, 2008

干柴烈火

正值隆冬,这两个星期火炉没有停止过。

在加柴的时候,看到了干柴烈火美丽的图案,赶紧拿了照相机拍了下来。

Photobucket

初到NZ的第一个冬天,还在奥市,送孩子上学的途中,嗅到了一种熟悉的气味。那种气味是从我记忆的深处冒上来的,对,是炊烟的气味。以前小时,村子里的邻居还是用柴煮食,傍晚时分一定冒起炊烟,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在煮晚饭。这里还有不少人烧柴火取暖,冬天可以看到烟囱冒出白白的烟。我们住在乡下,平时修了树枝,或者倒了的树,都收集堆积起来当柴烧,冬天取暖就靠它了。

看着火炉里熊熊的干柴烈火,就象时下的一些爱情,激情过后,即化成灰烬。

Monday, July 14, 2008

读写能力的初期发展

幼儿阶段的阅读,是培养初期的读写能力。

零至两岁之间的阅读,不仅仅是识字而已,主要是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可以建构知识。

如何鼓励幼儿阅读?首先要提供印刷品,可以是书本,图片,卡片,甚至是商品的包装纸盒或传单。然后是说明的技巧,通过图片说说吸引小朋友的故事,增强他们对书本的兴趣。加强对字母和发音的认识,并且增广词汇的认识。

幼儿还不会ABC,可以阅读吗?幼儿的阅读,不在文字说明,而是在听大人的故事说明,透过听故事,孩子增加了他们的词汇和理解,同时也在建立他们自己的知识。

我在幼儿园进行了一项阅读活动。幼儿的阅读材料最好是他们熟悉的,最近我们农场生了好几只小绵羊,我就拍了好些照片作为题材。

Photobucket
小绵羊,排排坐。

Photobucket
跟着妈妈走。

Photobucket
小绵羊喝奶。

这是一个开放式的阅读,我把图片贴在墙上,孩子可以自主地去看,甚至拔下来看或玩或放到嘴里咬。老师看到孩子们靠近图片或把图片拿下来,就可以针对图片说一说小故事,如:小绵羊肚子饿了,咩咩,妈妈妈妈,我要喝奶!

阅读应该是open-ended的,应该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间,那才是最有吸引力的!

Saturday, July 12, 2008

反贪局行动

今早起来看报纸,我们国家的反贪局好象要来真的咯,似模似样地要行动了。

不久前老公回马八回来的消息,他的旧同事现在是某前跨国公司的高层,被反贪局请去问话72小时,后来公司更高层出面摆平了。其实这些“给人吃”和“吃人的”也不是新鲜事,最终还是会被搞定的。

以前跟马来人做过事,最爱“吃”的就是他们;先是“吃”自己的,管他公司亏盈,mark-up后拿了现款先花了再说;说他们是什么什么,有门路,大把水鱼给他们“吃”;四周的人,有大“吃”大,有小“吃”小,皆大欢喜。

这样“吃”的现象已经是一种norm,如果反贪局真的要行动,的确是要“栋高床板”才可以了。只怕他们已经沦为某一种工具,执行特定的任务,希望这次不只是烟雾阵和转移视线而已。

Friday, July 11, 2008

长大要做什么?

上个月,大女儿的一项功课是要访问一位企业家,刚好老公不在家,我就带她去找老公的同事帮忙。过后她和朋友之间谈论着将来要做什么,有的同学说要做律师,还要到美国去做律师,那样可以赚大钱;女儿最近迷看CSI,说要做法医。

对于小孩子说说‘长大要做什么’这个课题,我们听听就好,不用太认真。女儿小学的时候很崇拜她的老师,长大后也要当老师。后来老师称赞她的文章写得不错,她又改变主意想当新闻记者。然后听说脑科医生很稀罕,她又说要做brain surgeon;听听就好,平时我们劏鸡杀鸭她都yi-yi yer-yer的,不想泼她冷水。

记得儿子小时候问:“我们为什么要做工?”
我们说:“要做工才能赚钱生活呀!”
他说:“那我长大后要去check-out做工,因为check-out会收到很多钱。”

check-out就是超市的收银台,他以为check-out所收的钱都是归收银员的。我们也没有作太多的解释,有一回上超市买了东西,就让他在一旁看了一会儿,后来他觉得做check-out很boring,也就不想做了。这也不是他的第一个志愿,他从小就是他老爸的跟屁虫,说长大后要做daddy,又说要做DIY dad,后来干脆说要做和爸爸一样的工作。后来他也曾说要make lots of money,我告诉他不必赚太多钱,只要有安稳的生活就够了,最重要生活要过得快乐。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在探索和开发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这样才能决定长大以后该走那一条路。从小立志又怎样?兴趣和能力是会随着环境和时间而改变的。最糟糕的是孩子的志愿由父母去决定的,不了解孩子的兴趣和能力,而把孩子逼上一条他不感兴趣或能力不足的路。

Wednesday, July 9, 2008

韩剧看政治

这几天在“孵”韩剧,不久前书展买了好些DVD,到现在才开动。

看完了明成皇后,一部朝鲜王朝末代的历史剧。世界上每一个皇室的历史都是政治斗争,而政治斗争是为了私欲多过理想。

大院君捧儿子登上了皇位,摄政多年,不甘皇后怂恿高宗亲政,和媳妇展开无休止的斗争,斗争的筹码就是整个国家。大院君认为儿子是他捧上去的,就该听他的话,主张封锁国家抵抗外夷;皇后主张开放门户,以夷制夷。权势使人疯狂,大院君该退的时候不退,想退的时候缺被日本人要挟为傀儡。

政治斗争是为了理想吗?他们都这么说,但又有谁能摆脱得了私欲,权和钱。

Monday, July 7, 2008

幼儿教育课程

纽西兰的幼儿教育课程叫着te whariki,也就是毛利语编织的意思。那是由四大原则和五大重点相互交替编织而成。

原则principles
健康well being
全面发展holistic development
授予自主权empowerment
归属感belonging

重点starnds
奉献contribution
家庭与社区family and community
关系relationship
沟通commmunication
探索exploration

这教育课程是没有课本的,幼儿园所设计的活动和游戏都依照上述的原则和重点来进行。就以一个日常的用餐活动来说,幼儿园将向家长提倡给孩子们吃健康食品;用餐前讲讲故事唱下歌,让心情愉快;让孩子自己学习用餐;用自己的餐具或餐垫;这其中就包括了所有的原则。伸延下去,让孩子探索食物的味道质感,食物的种类,相互讨论,接纳各家庭的饮食方式,这也都包含了接下来的五个重点。

这课程纲要,只是作为一个指引,老师们必须有创意的去设计教材,才不会使到整个课程僵化刻板。

Friday, July 4, 2008

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昨天已经听说今天全国大卡车要慢驶游行抗议,心想我们那个小城应该影响不大。今早出门去幼儿园实习,在高速公路上还是一路顺畅,一到了市区即面对了车龙,短短五公里的路程走了二十分钟。

这里地广人稀,塞车是很少见的,今天堵在车龙里,电台的DJ还很幽默地开了个玩笑:just relax,be happy,you are part of the history!路上还看到很多人围观,尤其是小朋友,能同时看到那么多大卡车是多么有趣的事。

大部分的司机都同情那些大卡车,觉得政府在汽油涨价的时候还来增税是很过份的。我们每一公升的汽油,得缴纳建路税5分,GST12.5%,还有最近实施的ACC附加税2分,如果两块钱一公升的汽油就的多付32分,一辆车每星期用三十公升汽油的话就得多付十块钱。现在大卡车还要每公里增加2分的用路税金,真的让运输业雪上加霜。

刚才看了新闻报道,其他大城市的堵车状况真的很“够力”,全国出动了四千五百多辆卡车,市区内的交通瘫痪了整个早上。交通部长还是很强硬,不肯做出任何妥协,看来还会有另一波的抗议。

Wednesday, July 2, 2008

考试又重逢

今天下午考完一场试,这个学期又告一段落了。

好久没考试,以为心情会很紧张,其实没有。今天的考试是open text,带了一大堆的书去,但是没用上几本,是没有时间去翻太多书,只看了一下要引用的重点就匆匆下笔,答完四题时间就到了。

昨晚很早就睡,因为要早起和同组组员讨论presentation;八点钟到达,大家一起练习下,安排次序,九点就要上场了。

两个星期的假期里,要进行另一个组讨论会;得做完另一个作业;希望能完成第二个cycle。

本来读书是读到爽爽的,一想到这些deadline就很不爽了。

Tuesday, July 1, 2008

母爱泛滥

这阵子除了赶作业,我的导师又要来观察我的实习。

基本上她给了我蛮不错的评语,但是其中有一句却令我不解。她说我用太多“motherese”的声调跟小朋友说话,应该用我自然的声调。跟我的mentor和其他老师讨论了一下,她们认为可能太过“motherese”变成不够尊重小朋友。

我自觉不是一个造作的人,面对一些小朋友时,就会自然而然地放软声调,更何况是那些小baby,人的母性就会自然地发挥。有时在超市或其他公共场所,见到可爱的小baby都会情不自禁使个眼神扬下眉头去逗他们,这是很自然的母爱泛滥。再说,我也不会用同样的语气声调去跟我那十多岁的孩子说话,也不会那样地跟别的成人说话。

当我们在议论这课题的时候,发现了上一个ERO报告有提到,Nursery里的老师把声调放低,就是把身段放低,更加能呵护小朋友,给他们平抚情绪。那是一个正面的评语,而老师们都是那样低声软气地对待小朋友。

虽然说在幼儿园里工作要专业,专业的是知识和实施,能够发挥工作的热情就需要多一点的母性,热爱孩子才能热爱工作。

Monday, June 30, 2008

男校女校

转眼间,小女儿也要进高中了。想起当年刚来NZ,她才五岁,开始上一年级,每天拖着她的小手上学放学。现在看看她,都长得比我高了。

小女儿要开始着手申请明年的高中,不过这一回我没有一点紧张,她可以随着姐姐读同一间学校。由于我们住在郊外,市内的高中都是学区外,所以申请时都必须靠运气和一点的实力。市内有六间单一性别的学校,三间女校和三间男校,我的孩子们分别读男校和女校。

一开始的时候,我是打算把孩子送进混合学校,因为那才是常态。后来我改变了主意,那是因为我看到纯男校或女校的学术表现比混合学校出色,而且纪律也很严格。在这里,很多家长推崇单一性别的学校,不是迂腐的男女授授不亲的想法,而是纯男校或女校更加能因材施教。青少年的荷尔蒙分泌旺盛,男生女生的特性是很不同的,单一性别的学校更加能针对他们的特性来管理,不管是学术上的还是行为上的,都会达到更好的效果。也有听说区内某小镇的高中,也把男生和女生分开来上课,也达到不错的效果。

儿子现在就读的男校,是间非常活跃的学校,学生们都鼓励参加各项的运动和活动,学校安排的课程都尽可能符合他们的需求。有的人会担心读单一性别学校的青少年不会处理两性的问题,其实这阶段的孩子,最需要的是同儕(peer)或朋友,而通常是同性的朋友。虽然学校都是单一性别,但是那六间学校会轮流举办社交舞会,邀请不同男校或女校来参加。每次儿子去了舞会回来,我都会笑他:“Did you find your love one?”他都很不甘愿我的取笑而瞪我。

想到KL某百年女中,因为生意人的董事议决改为男女合校,那是有点可惜,他们不是从教育的角度去发展女子教育的特性,而是以开发生源为理由而丢失了一间独特的学校。

Thursday, June 19, 2008

利用废物做成的玩具

小孩子的玩具,越来越多花样,也越来越贵。很多时候一样玩具玩腻了,或者不适合他们的年龄了,那个玩具就得丢弃或送人。

其实有很多瓶瓶罐罐,洗净后是可以当玩具的。还有小木块,纸筒,盒子,都可以当成玩具,让小孩子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一个长纸箱,给了小朋友们很多欢乐时光,我们一起唱row row row your boat,还有the wheel on the bus,大家都很开心!

一个普通的奶粉罐,盖子上开个小孔,可以让小朋友放一些物件进去,如衣夹,小塑料汤匙等,放完了,可以摇晃发出声音,倒出来重复再做。这游戏可以训练小朋友的眼手协调,也可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适合六个月以上的小孩。

我的孩子们小时,我用一个大纸箱做了一个play house给他们玩。事隔多年,他们还津津乐道,可见让他们回忆的不是昂贵的玩具,而是曾经有过的欢乐!
Photobucket

Tuesday, June 17, 2008

瓶奶或母奶

四个多月大的马耐,在地板躺着玩得好好的,转眼却见他烦躁地想哭闹。我把他抱起来,他即刻在我胸前搜索,嘿,没用的,那是一只干了的老母牛。看了下记录簿,他妈妈没空来喂奶,要泡配方奶喂他,他很快就把200ML奶给喝完了。

纽西兰的妈妈给孩子喂人奶是很平常的,就是一种norm。幼儿园的妈妈多是大学里的职员或讲师,也有学生,所以他们都会在适当的时候来给孩子喂奶。今天在图书馆看到了一本书,Guilt free bottle feeding,竟然有人写书为不能哺乳的妈妈出头,让一些在提倡母乳的社会里不能或不选择哺乳的妈妈,不用感觉那么大的罪恶感。

不容置疑母乳是最适合孩子的早期食物,但也不至于神化它,喝了母乳就百病不侵变神童或亲子关系密切,足够的亲子活动和调教才是最重要的。记得以前村里有个妇女,让孩子叼着乳头,蹲在赌摊和一群赌鬼博杀,其他的孩子就在旁流连,她的孩子都喝母乳,当然也继承了他们母亲的专长。

在奶粉发明之前,还不是一种‘奶’养百种人,瓶奶或母奶只不过是一种选择,足够的母爱才是孩子最需要的。

Monday, June 16, 2008

上海的金枝玉叶

陈丹燕的上海系列,一口气看了两本:《上海的金枝玉叶》和《上海的红颜遗事》。就这本《上海的金枝玉叶》,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我好喜欢书中的老人—不败的金枝玉叶!

Photobucket
上海的金枝玉叶:上海公主戴西的一生(郭婉莹传记)
陈丹燕著,尔雅出版 民88 ISBN 957-639-280-2

陈丹燕可算是中国现在当红的女作家之一;她原本写儿童文学,九十年代末,上海日渐繁华,勾起了怀旧,走访旧上海的一些名人韵事,写下了这上海系列。

对着一些旧上海的泛黄照片:
“………大家都想赶快把一个破坏的时代擦掉……….对二三十年代那个上海黄金时代的崇敬和憧憬………不知道该说是回到从前,还是说回到未来…”

戴西的家族, 在她家大房子前的合影......
Photobucket
(图片取自书上)

陈丹燕写这本《上海的金枝玉叶》,是真实故事。整个故事的框架,都是由许多老旧照片建构起来的。她以采访的方式来表达书中内容,也有部分是故事主人翁的回忆录,记实成份高,少了点肥皂剧的戏剧性。作者喜用点面结合的描写方式,给人感觉内容不断重复重叠,似乎是为了增加字数;但是,由于作者的这种书写方式,深刻的加强了读者对故事主人翁的印象。

书名词《上海的金枝玉叶》,是取自作者给老人的輓联:

有忍有仁,大家闺秀犹在,
花开花落,金枝玉叶不败。


戴西是名副其实的金枝玉叶;1910年,出生于澳洲;1915年,戴西随家人来到了上海。她的父亲是个富商,由于响应孙中山的号召,把全家人带回上海,开创了当时上海最新潮的百货公司:永安公司。出生于富裕的家庭,就读美国教会办的贵族学校,嫁了一个放洋归来的如意郎君,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一个养尊处优的女子,加上教会贵族化的教育,培养了她独特的气质,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她勇敢自信的性格。

看这张照片中少女,多么的气质非凡。
Photobucket

戴西活到九十岁。
Photobucket
九十年漫长岁月里, 可算经历过人生的种种甜酸苦辣. 年轻时是大户人家的金枝玉叶, 在四反五反文革其间受尽了折磨和凌辱, 在老年时她重得回尊严. 在人生的波浪车里, 有人被翻腾震荡得早丢了命, 她却安然的到站了, 真是不容易!

(喜欢这位老人家。)
曾听人说过: 当年老时, 金钱不再是财富, 而是有多少的回忆, 那才是人生的财富!
在戴西的回忆录里, 多是记载年少时的回忆, 有她童年是在雪梨的甜蜜时光; 兄弟姐妹间的趣事, 极少提到文革, 也少提起她的丈夫。 可能, 人的记忆是有选择性的, 要尝也是找些甜果来回味, 有谁愿意重新在旧伤口上撒盐。当外国电视记者访问她, 想她揭露一些她在文革其间受的苦难, 她拒绝了, 觉得没有必要, 也许, 这才能保留她的尊严。

身为资本家的子女和妻子, 她在文革其间熬了过来, 究竟秘诀在哪里?

这或许就是她的人生观: 生活要有fun……! 当年,郭家四小姐把家里给她定的亲事给退了, 对方还是留美有钱子弟。她退亲并不是什么反封建, 只是觉得和对方一起生活no fun, 她要a lot of fun, 可以有共同的语言!

在劳改的时候, 她总是把别人认为是耻辱践踏的事情当着新鲜事, 能完成任务也是一件fun的事。被扫地出门后, 与儿子住进亭子间, 只用一个铝锅,在煤球炉上蒸出带彼得堡风味的蛋糕…她倔强和顽强的个性, 让她在苦中作乐, 坚强的生存下去。
除此以外, 戴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她主动报名在冬天是去挖河沙, 就算是清洗马桶, 她也不当拿是一个奇耻大辱, 她有的是坚强乐观的人格!

作者听了她的这些经历, 说有可能会去自杀。戴西摇摇头:“…..在你还没有经历的时候, 会把事情想的很可怕, 可是你经历了, 就会什么都不怕了…真的不怕了….一个人可以很坚强的…比你想象的要坚强得多!”
从不自艾自怨…!

看了许多文革时的伤痕故事, 对人性另一面的考验, 因为心中的怨怼, 亲不亲,友不友。当外国人问起她的那些劳改岁月,她幽雅地直着背和脖子: “那些劳动, 有利我保持身材苗条. ”

毫不怨天尤人............“要是生活真的要给我什么, 我就收下它们。”

Photobucket

当人生走到某一个阶段, 稍微梳理一下……。
回头看看, 走过的路, 有崎岖平坦; 尝过的味,有甜酸苦辣; 悲欢离合。这才是人生!
倘若, 人生太平淡了, 想想, 还有什么该做的, 想做的, 就去做吧,但求今生无怨无悔!

Sunday, June 15, 2008

舞台

有时侯会问老公一些超级无聊的问题:“如果什么什么,又会怎样怎样?”他老是给我一些啼笑皆非的答案。
我问:“如果我们没有离开KL,那我将会做些什么呢?”
他说:“你会成为红花旦,拉箱走埠登台!”

我98年开始不务正业,说是做全职妈妈,但是生活还是缺少了一些东西,于是我跑去学唱歌学做戏。学了两年,不至于修成正果,但却找到了一个舞台,有时是交流拜访;有时是文化表演;有时是慈善表演;如果师父叫到,也去做‘街戏’。这段‘买唱’的日子里,不为什么,只为自己开心,寻求一种满足感。有一个舞台,得到掌声,也是一个自我实现的方法。

后来,我把舞台搬到了乡间,学种花种菜养牲畜,鸟语花香的日子给我心灵上带来了无限的满足。

Maslow的需求阶层,自我实现的阶层里是要有成长的需求。我还在寻找,一个新的舞台。

Saturday, June 14, 2008

冬季足球

冬季的周六,是我们家最忙碌的时候,家里三个孩子男的女的都踢足球,而我们两老就载送他们在区内南下北上的参加球赛。

孩子们参加足球运动,这算是第七个年头了。想当年,我们站在球场外,也没看到有几位亚裔家长,因为亚裔的孩子都比较好静,去上音乐课的比较多。近年来有点不同了,儿子的队伍有一半的队员是亚裔,也不懂是不是学校特地安排的。

每年的冬天,不管刮风下雨,我们都陪同孩子们一起给他们支持打气,看他们在球场上奔走,不只是锻炼身体,主要的是让他们学习体育精神。小孩子在长大融入社会之前,他们必须学习什么是团队,什么是游戏规则,要懂得接受裁判,更要懂得接受赢输。

Photobucket

Friday, June 13, 2008

看到的和看不到的

我还是在观察Sam-sam,看她自个儿玩,一会儿又跟其他小朋友互动,有时又跟大人接触,偶尔会自己丫丫学语,说些让人听不动的话。

今天发现了两件特别的事。

Sam-sam十五个月,正开始学讲话,她已经尝试说别的小朋友的姓名,比如Daniel,她说Da..De,另一个Star...变成了Dar...,Ivan...就是I。今天她在玩煮饭仔,误打误闯的学说了句“nana”,那是香蕉banana。后来,另一位老师逗她,叫她说:“banana。”但是她嘴里呢喏了好一会儿,都说不出来。我接着递了一根玩具香蕉给她,她一看到了就说:“nana!”过后还很有成就感地微笑。我在想,这个阶段的小朋友是无法凭空抽象的学习,所有的学习都必需有亲身的经验,而且必须是在眼前的实物,所以当被指示说某个字的时候,她无法建构那个概念,也就无法说出来。

另外还有一件让我们吃惊的事。我看到Sam-sam走到一个角落,用手指按一下,然后双掌搓搓擦擦,好象洗手的样子。我本来以为那是偶然性的动作,但是却见她不断来回的重复了好几次,我恍然大悟,原来她是在模仿老师们涂润手剂和擦消毒液的动作。她在幼儿园里耳濡目染,把老师们的动作都学了放在小脑袋里。

老师们都说,幸好大家没有不良的行为,不然的话,不知不觉中都给小朋友学去了!

Monday, June 9, 2008

音乐和动作

下个星期又要交一个作业,是有关“音乐和动作”的。

我做了两样乐器,一个是布制摇铃,另一个是竹筒摇铃。
Photobucket

拿去幼儿园实验,小朋友们都玩的很开心,发现他们比较喜欢竹筒摇铃,因为那比较“吵”。

音乐的活动包括了听,动作,唱和玩乐器。
Nursery里的小朋友还不能掌握语言来唱歌,但是却可以听,玩乐器和做动作,虽然他们不能完全依照老师的指示,但是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和空间感。在“感官阶段”的小朋友,玩乐器不只培养他们的听力,在玩乐器是的动作还可达到眼手和身体的协调,当然,他们也不会忘了把乐器放到嘴里尝一尝。

Sunday, June 8, 2008

密码约定

在IT年代的青少年似乎没了电脑就没了人生乐趣和方向,不管是娱乐还是做功课。

我家的两台电脑,主要是给孩子们做功课的,偶尔会拿来玩游戏。儿子上了高中后,朋友之间都谈电脑游戏,或者MSN。开始我是以开放的态度让他们去用,但是我没想到,电脑游戏竟然这么让人沉迷,有一天凌晨醒来,发现儿子不睡觉,还在玩电脑游戏,老公生气起来,都给电脑放了密码,以后他们要用都必须问过和得到允许。

这期间,虽然控制了他们不得滥用,但是一旦开了密码给他们用,儿子都不能罢休,每次玩到几乎要给我骂才肯放手,为了电脑还弄到我们关系紧张。他还竟然放了一个guest account的密码方便自己,和他老爸斗法,这样的拉锯战已经持续了大半年。

上个星期,我对他说,如果他能够sensible,他可以自由的用电脑。他问怎样才算sensible?我说,合理的使用,适当的使用。他想了下,答应周一到周四只用电脑做功课,周末才拿来玩游戏。我还限定他,每一次玩游戏一定要有时限,时间到了就够了,还必须完成了他日常工作才可以玩。我们用一个星期作为试用期,如果不能遵守,那就会把密码装回去。

这几天,他都肯遵守,希望我们的密码约定达到目的。

Saturday, May 31, 2008

玩脏的......messy play

现代很多家长都不能接受小孩任何的脏乱,怕不干净,怕生病,怕不整齐,总而言之就是不可以肮脏。

在外国的幼儿教育里,messy play是很重要的一个项目。玩脏的就是要动用到双手,让手直接接触到媒体,让他们可以直接的体会到各种质感。

从肢体上来说,messy play有韵律的配合手指,手掌,身体来行动,还可达到手眼或身体的协调。messy play的最大的一个作用就是在情绪上和心理成长的一个辅助,因为是没育一定的规范,小孩可以无拘无束的玩,一方面可以舒缓他们的压力和沮丧,另一方面可以让孩子学习突破心理障碍,在接纳脏乱的同时也学习接纳和包容别人。

一个长期处于无菌和绝对洁净环境里的小孩,在这样挑剔的环境里,如何对别人有包容心呢?搞不好洁癖成瘾,变成OCD!

Friday, May 30, 2008

减税

这次的财政预算终于打出了减税的底牌,因为今年是大选年。

从10月开始,减税后进入口袋的钱每周最高$28.08。减税的幅度只能说隔靴搔痒;特别是在现在物资和汽油高涨的时刻,加上银行的利率调高,减税所得只不过是从眼前溜过而已,并没有抒缓消费压力。

工党当家九年,人民已经厌倦了,一个政党在位太久就会出现弊端,继续掌政只能为他们的弊端遮掩。民调的指数已经显示工党的支持率下降,反观国家党没有任何新颖的政见,他们的支持率已经遥遥领先。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两线制的政治体系,人民是老板,才能发挥他们监督政府的作用。

Sunday, May 25, 2008

饥馑四十

儿子说他要参加“饥馑四十”,我说‘好’!(现在的小孩都不曾挨过饿,给他试一试饥饿的滋味也好。)

他自己去找赞助人,自己决定“饥馑”的配套;儿子决定了在四十个小时内不吃东西,只喝果汁和吃薏米糖,同时也在四十个小时内不说话。从星期五晚饭后,一直到星期日的中午十二点,都不能用餐。

星期六早上,他必须去踢足球,那是需要消耗很多能量,只见他抖着双手拿薏米糖吃,一直喝水。我还担心他体力不支,但他还是那样活跃如常,踢中锋的他得跑上跑下。原本是不能讲话的,但是球赛进行的时候必需和队友沟通协调,所以教练让在球赛进行的时候破戒讲话,球赛一完毕他又哑吧了!

今早我问他,饥馑结束后想吃什么?他用手机打字,说想吃一尺长的Subway,哈,饿坏了。过后我再问他,饥馑的感觉如何?明年还要再做吗?他说that’s OK,还可以支持久一点,其实也不是很难过。

我想,他还没有真正体会到饥饿的痛苦,不过却给他一个自我纪律的机会,当要进行某个决定的时候,就要有坚持的意志,而他在这四十个小时内做到了。

Friday, May 23, 2008

未来的小小音乐家

今天小Ivan给了我们最大的娱乐!

记得Ivan还是很baby的时候,他的妈妈说他不喜欢吵声,妈妈都是静静悄悄的,很少给他stimulation,我们也是对他小声小气的,不大敢惊动他。

小Ivan长大了,现在他已经在模仿别的小朋友,别人做什么他都在用心的观察。今天,我们摆设了一些乐器在地上,也给了他一些摇铃,他非常高兴地用双手摇动,发出了噹噹铃声。后来,我把一个音乐玩具给他,一触动到那玩具即会发出音乐来。他坐在那儿玩了好久,音乐一响起,他就摆动身体,有时又摇头或点头,好象陶醉在音乐里。

到了下午,小Ivan抓到了另一个玩具,他放到嘴里去咬,无意间他把玩具在嘴上摆动的时候发出了‘哇哇哇’的声音,他觉得很有趣,不断地把那玩具放在嘴上哇哇哇哇地玩。我们逗他说:“Ivan,you are singing!”还给他拍掌,他高兴地双手不停的舞动。

今天,小Ivan是我们的小小音乐家,给我们表演了一场演唱会。

Thursday, May 22, 2008

毛利裔华人

最近上课老是在谈毛利文化,而且有一项作业是谈"我跟毛利文化的沟通"。想到不久前发行的一本书:《毛利裔华人》,那是奥大Manying Ip教授新的著作,于是跑到图书馆去借来看。

Photobucket

叶宋曼瑛是奥克兰大学亚洲研究学院副教授,有多本有关纽西兰华人历史的著作,这次引起她关注的是毛利和华人混血的课题和历史因素。

在十九世纪末,继美国之后,淘金热到了南半球,也是所谓的小金山,白人殖民主从中国引进了华人矿工,那也就是最早移民入纽西兰的一批华人。1881年,白人的反华条例不允许华妇入境,并加重华人入境的人头税。后来,金矿淘竭,一些不愿回国的矿工留了下来,改行种菜。当时,同样遭到白人政府边缘化的毛利人也在华人的菜园里当劳工,华人和毛利人就开始了接触。那时候大部分的中国男人在家乡已经有妻小,娶毛利妇女只不过是当小妾和帮忙家事务农。

其实,这两方被白人边缘化的族群一直都没有被人关注,直到1990年代,开始了新一轮的亚洲移民,又再引起白人社群的另一度“亚洲侵略”恐慌,一些貌似华人的混血儿开始质疑自己的身份。也是在同一个时期,政府检讨‘怀唐夷’条约不平等的赔偿,让毛利族的尊严开始抬头,使到一些混血儿也在混淆到底该依附那个族群。

这本书描绘了七个毛利裔华人的家庭,其中有描述了老一辈和年轻一辈作为毛利裔华人的心情和感受。对一群被边缘化了整百年和对自己身份不明确的混血儿,这是一部很珍贵的口述历史。

Photobucket

Monday, May 19, 2008

读书的心态

今早把课本拿出来看了一会儿,没什么心情,看不下去。朋友说,我现在读书的心态不同了。

算一算,我花了二十一年的时间来读书,哈,读完这个课程就差不多四分之一的世纪了。想想啊,读大学的时候没怎样享受到校园的乐趣,因为那时候正忙着谈恋爱,四年里就那样相思相思地过了。真正读个象样的书是硕士班的时候,那比较象做学问做研究;虽然那段日子很忙,有家庭孩子还要上班,但是日子很充实有目标,三年都撑过去了。

老公说我,现在读书是读“爽”的,我不认同。只是心态不同了,可能是年纪的关系,目标跟以前比起来没那么明确强烈,也许缺少的就是冲劲。

Sunday, May 18, 2008

家庭树

有一次孩子回来说,她朋友的家庭树可以追溯到16世纪,还可以说出他们的祖先的姓名和发原地。她也问,我们的家庭树是怎样的?

我无法回答夫家的家庭树,我本身的也只能追溯到我的祖辈,顶多是十九世纪。象我们这些过番南洋的后辈,祖先大都是贫苦人家,漂洋过海到南洋找生活,也没读过什么书,加上战乱,如果要有很好的族谱记录是很不容易的。

前两年,小女儿的一项作业是有关二战的口述历史,我大致上给她说了我外祖父在抗日战争时地下活动的经历和我妈的一些经历。我本身的家庭树还可以很清楚的画出来,但是老公家的就含糊不清,因为他的父母亲很少跟孩子提起从前。

这次老公回马探望生病的父亲,我请他问清楚他的家族状况,让孩子也为他的家庭树而骄傲。老公的父亲是个遗腹子,祖母生下他后就改嫁,把他留给族人照顾,很小就替人放羊养自己,到了十一岁,已经过番南洋的姑姑花了一笔钱把他接到了马来亚,就那样亦侄亦子的跟着寡居的姑姑过日子。

我让孩子们知道,他们的家庭树里,虽然没有显赫富贵的家族,不过我们也没有做奸犯科的不良分子,都是踏踏实实的老百姓,那是可以让他们引以为傲的!

Saturday, May 17, 2008

成长的喜悦

幼儿园里的小Ivan,我开始实习的时候他不到三个月,还没学会翻身。

前天,我逗着他玩,才五个多月的他已经不爱躺着,尽是要坐直着身体,因为那样可以看到别的小朋友在玩。

下午茶时间,别的小朋友都坐上了高椅吃点心,他在看着看着,我把他抱起,也放他到高椅上。他的脸上露出了欢欣的样子,他已经开始吃一点固体食物,别的老师说可以给他一块‘出牙饼’来嘴嚼,他握在手里,高兴地直敲桌面,一会儿又放到嘴里。后来,我递了个饮杯给他,他用双手握着,很快就往嘴里塞。我说:“Ivan,you want to be a big boy now!”他咧着嘴笑,又用双手把饮杯在桌面上敲了几下。

这是Ivan第一次在高椅吃东西的经验,他很兴奋;我们看到了他的成长,也很开心。当幼儿园的老师,可以见证每个孩子成长的喜悦,那是多么令人鼓舞的事!

Friday, May 16, 2008

四川大地震

四川大地震已经是第五天,现在灾区恢复通讯了,让我们看到和听到更多悲惨的画面和消息。

每当听到地震灾难的新闻都让我心酸哽咽,许多叩应的听众把家乡的灾情给大家报告,更有一位老人家打电话到电台去,很焦急无助地说联络不上家乡的亲人,连一位女性主持人人也忍不住跟着听众泪下咽泣。

虽然NZ的华人不是很多,但可以感觉到大家的血都是跟着祖国一起翻腾一起流。这几天,经过本地华人电台的号召,呼吁大家都把赈灾捐款集中的捐到中国领事馆去,省去了个别团体沽名钓誉或滥用赈灾款项的疑虑。

支票写了,明早就寄出去吧!

Thursday, May 15, 2008

相信专家的话

终于让小女儿剪了头发!嘿....胜利!

对于她的头发,我软硬兼施有时都行不通。她说:“Mummy,you are not going to control my life。”每要说服她剪一次头发,她都哭一场,真拿她没办法。到了上个星期,她的哥哥也对她的头发批评,我顺水推舟向她建议剪头发,她还是不肯,直到我说带她去给发型师剪,让专家建议一个适合你的发型,她终于答应了。

现在的青少年,要相信专家的话,本来自以为样样是专家的父母已经不是专家了!

Tuesday, May 13, 2008

居安思危

一早送孩子上学时听到新闻报道中国四川发生大地震,死伤人数十多万,听了很心酸,不过本地的华人社团已经开始了赈灾行动,看看怎样可以尽点棉力吧。(最近的天灾也太频密了,我们的地球似乎有点aggressive。)

NZ也是处于太平洋不稳定区,常会发生地震。所幸我们居住的区域不属于断层摺曲区,就算震也是别处传来的余震。但是,居安思危,我们还是计划了地震逃亡的方式和路线,集合点就是在车道口的信箱旁,由于我们住的是平房,地震时就往外空旷的地方跑。

不久前,幼儿园也讨论了火灾和地震的逃亡路线,而我们也实习过了。不过,却闹了个笑话,其中有一项地震时的紧急措施是躲在桌子底下,大家思索了一下,哈哈大笑起来,觉得这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幼儿园的桌子都很矮小,才那么一尺高,怎么能躲进去呢?

这次四川的地震,灾情很快传出和救援也很快达到,反映出中国媒体某个程度的透明度。反观缅甸的风灾,国际的救援团体正在懊恼当地政府的封闭态度,使到救援物资无法到达。

Monday, May 12, 2008

观察

今天去creche,替代星期五的实习。另一项作业又要开始了,这次我得观察一个小孩,观察她的特点,兴趣,需求等等。

观察是幼儿教育重要的一环,由于幼童太小,没有足够的语言能力来回答问题,所以只有通过各种观察方式来做比较科学的报告。

我选的小朋友是纱米,她十四个月大,刚学会步行不久。她是一个很有信心的小朋友,喜欢阅读,喜欢玩任何的游戏。最近几位较大的小朋友转到teenies去了,她俨然是nursery里的老大,他和另一位十六个月大的小朋友建立了友谊,常在一块玩。她也比较独立,今天我看她自己在玩,自己走来走去,探索自己喜欢玩的玩具,还在不断的观察别的小朋友玩。

这个阶段的小孩,慢慢地在建立起自己的个性,如果能给他们足够的关注,长大就会有正面的个性。

Sunday, May 11, 2008

对死亡的探讨

上个周日凌晨三点,接了一通电话,说是家翁呼吸困难,要马上送入医院。(这如两年前家婆去世的那天,也是凌晨三点的电话。)孩子们都醒了,在静听父母的谈话,没有听到哭嚎声,又睡去了。

老公回马去看他的父亲了,但我们都觉得即将面临一场永别。

我的孩子们第一次知道死亡,那是在我外婆过世的时候。老大才四岁,她问:“太婆死了?”我回答:“太婆年老了,所以会死了。”那时我很伤心,但是回答得很平常。

以前我小时对死亡很恐惧,七岁的时候,在一个朋友家玩,她的姐姐睡到好迟都不起床,我们慌起来跑到村口杂货店找大人来救命,但一切都太迟了。好长的一段日子,这短距离的接触死亡,那阴影挥之不去,很怕自己,家人或朋友一睡不起。

我有带孩子参加丧礼,基本上都是老人家,他们都明白年老凋零这个道理。有一次,我让他们去瞻仰遗容,旁人怕吓到他们,我倒觉得无所谓,死亡只不过是人生过程的终结。

有一回,老大从学校回来,闷不出声,问了也不说,躲在房间里用涂鸦簿乱涂乱画。到了第二天,我才打听到是她同学的姐姐车祸去世了,那女孩才十五岁。这似乎否定了‘年老凋零’的死亡定律,难怪她一时不能接受。

更有一回,放学回家的路途上,孩子问我:“妈咪,你相信天堂和地狱吗?”我摇摇头:“No。”“那人死后将去哪里?”她继续问。“人死如灯灭,人死了就好象一个灯泡烧了,我们只怀念和感恩它带给我们光芒,之后去哪里都不重要。”我不懂给她的答案是否恰当,她读教会学校,有上宗教课,对这方面的思索和探讨都蛮多的,我不企图去控制她。

这两天,听说家翁的情况稳定了。我们都以平常心看待,包括生老病死。

感官周末Sensori Saturday

昨天参加了学校举办的这项“感官周末”的活动,这是必修的,每个幼教学员都必须出席。

我参与了其中的两个workshops,粘土和纸艺。

粘土play dough在幼儿教育的课程来说,是重要的一环。play dough可以给小孩全感官的体验,他们用手触摸,用眼看粘土不同的色彩,一些可食用的由面粉制成粘土还可以放到嘴里一尝,还可以放些天然香精,孩子们可以嗅到不同的气味。除此以外,可以训练小孩的手指小肌肉的灵活性;发展小孩的眼手协调。它让小孩发挥创意和想象力,塑造出各种各样的成品,也是一种让小孩抒发情绪的一种媒体。通过粘土的塑造,小孩可以建立起一些基本的概念,如颜色,形状,大小,重量等等。

最普通的面粉play dough制作法:

面粉3杯
盐1杯半
油3大匙
塔塔粉(cream of tartar)6小匙
水3杯
食用颜料

把所有材料放入锅内调匀,用中火煮,不断的搅拌,成团后放在桌面上搓到光滑。
也可用滚开水倒入,迅速搅拌成团,然后放到桌面搓滑。

我用不同play dough做的成品~
木糠做的小老鼠,花篮,圣诞节吊饰
Photobucket

Saturday, May 10, 2008

冬天来了!

前个晚上刮南风,温度降到了2度C,感觉冬天要来了。
冬天总是个忙碌的季节,没机会冬眠,纵使寒冷的气候让人感觉有点忧郁,但也没机会停下来。
冬天的周末,就是忙孩子们的运动项目,忙着接送他们去练球踢球,两个大人周旋三个孩子,南下北上的去球赛,团团转!
冬天的园子有忙不完的活儿,落完了叶子的花树果树要修枝;横枝乱桠的树木也要修一修,锯下的枝桠就存起来当柴烧。冬天还要劈柴生火取暖,每天入黑之前必须把暖炉烧好。
冬天的黑夜越来越长,就是想赶快在天黑之前把所有活儿做好!
冬天充满了期待:希望明春的花儿开的美,果儿长的甜;盼望天气转暖,白天增长。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Saturday, May 3, 2008

公平vs平等

这个图对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会有怎么样的启示呢?
Photobucket

“我对待所有的孩子都一样,不管他们男的女的,白的黑的;也不管他们的程度和能力。”
这是平等。

“我对待所有的孩子为独立个体,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优点,兴趣和需求。”
这是公平。

教育不能要求平等,每个孩子有个别差异,尊重他们的个别差异,给他们适当的指导,才是公平的。

纽西兰是个很讲究人权的国家,在幼儿教育的课程里,我们常常要关注equity的要素,要公平合理的对待孩子们。尤其是现在NZ的社会趋向多元化,公正和尊重才是维持社会和谐的主因。



equity-----a situation in which everyone is treated equally 公正;公平.


equality-----the fact of being equal in rights,status advantages etc.平等;均等;相等.


Friday, May 2, 2008

妈妈的情绪

(又是要赶功课的时候,心情开始紧张了。)

上个学期做的第一个作业,和孩子起了一点点冲突。

我的英文不好,思维方式都很“华文”,孩子常说:“Mummy,your English is very ‘Chinese’!”无法否认,毕竟英文不是我的第一语言,为了让我的Kiwi讲师明白我所写的,我都叫孩子帮我校阅。大女儿帮了我整个周末,辛苦了她。

到了晚上,看到小女儿在看书,我请她帮我听听字句里有没语病。她说:“No.........我在看书啦,你叫别人。”然后转身就走开。我的心感觉到被伤害,怎么帮我一点小忙都不可以吗?心里一酸,发了一阵子脾气;老公说来帮我也被我吼得闪开。儿子出来瞄了下,避开风头躲回房里;大女儿在忙她的功课不睬我。我为了要完成作业,很快就把情绪控制下来,自己在多读几遍来修改。

我是允许孩子说No的,如果理由充足。想一想,她在很投入的看一本书,是很不愿意放下的。况且我写的东西她未必听的懂,她还小。

忙着忙着,晚上十点多了,大女儿做完功课出来问:“妈咪,你还需要帮忙吗?”我的情绪马上崩溃了,哗啦哗啦地流马尿。我告诉她说,刚才我的feeling 被hurt了,我觉得妹妹转身背我而去使我很难过,要是有一天我紧急需要帮忙,她是否也会背我而去。她抱抱我的肩膀,安慰了我一下,我就叫她去休息,我可以自己忙。

去看了下,小女儿已经在被窝里蒙着头,我知道她已经很sorry了。妈妈的情绪,抒发了也就过去了。

Thursday, May 1, 2008

ERO和教育品质的监控

前一阵子听小女儿回来说,ERO(Education Review Office)的人跟她和一些同学谈话,学校很认真的对待ERO的来访。放假前也听幼儿园的supervisor说,由于ERO今年要到来,她被逼要更改她的假期。

这里的学校都害怕ERO?

不是害怕,只是学校都受到ERO的监管,每三年内会到各学校去评估,而评估的成绩就会影响到学校的声誉和funding。ERO不属于教育部,它是个独立的审查团体,有权审查各学校的财政状况,环境卫生和安全,师资和学生,校董会的运作,校长的领导能力,与社区的关系等等。有的学校运作表现太差,教育部就会依据ERO的报告来插手,曾经有学校被更换校长及解散校董会;也有的学校运作情况不良,被教育部解散后合并他校。

我觉得ERO最大的效能就是它的独立性和透明度,不是官僚,与升官发财沾不上边。它的审查是有一个程序,在三年以内突击的审核,审查的报告公开化,学校会发给家长,也可上网查询。由于ERO有权力和有影响力,这里的学校都战战兢兢地去提升学校的品质,那么就能达到对教育品质的监控。
http://www.ero.govt.nz/ero/publishing.nsf/Content/Home+Page

Wednesday, April 30, 2008

保留一些文字(三)

(在别处发表过的谈话,保留。)

全职妈妈需要正确的心理适调
做为一个全职妈妈整天周旋于孩子和家务事里边,生活是很单调的。虽然说孩子的成长和家庭乐趣可以抵消所有的辛劳,但是日子久了,日常生活成了习惯而不再有挑战,就会觉得生活失去了目标。加上每天都是为了家庭孩子而忙,也会发现渐渐地失去了自我。

全职妈妈要生活得精彩,要做适当的心理适调。除了孩子家庭,很重要的是全职妈妈要培养一些兴趣和嗜好,来填补休闲的空间。一些不需要很昂贵的投资,又必须有个目标完成一项成品那是最好的了。比如画画,做手工,种花等,有空就玩玩,等到完成一项作品时,那种满足感和喜悦,正好填补枯燥乏味的日常生活那种空虚。这些年来,我学了许多不同的嗜好,除了种花,还有画水采,切割打磨宝石,做衣服,碟古等等….。我常提醒自己,这些嗜好只是为了休闲,不要给自己造成压力。

很多全职妈妈都忽略了运动,常认为做家务活就是运动,其实是不同的。做运动时也要注意精神上的松弛,用半个小时去散步,出些汗看看四周景色,那是和做半个小时的家务不同的。我过去有学游泳,最近耳朵有点状况,停了一段时期,迟点也得继续再游。

全职妈妈也要社交圈子,有的全职妈妈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搞到自己忧郁症。参加一些社团组织,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互相分享倾谈。过去我有学唱歌做戏,偶尔粉墨登场,和朋友之间切磋外,还可以得到一些肯定和满足感。做为全职妈妈,不只是疼爱孩子丈夫,也要疼爱自己多一点。别忘了做一些让自己开心的事情,做个头发,买样心爱的小玩意儿来把玩,花些小钱来让自己开心。每当我有点低落的时候,孩子会笑我,妈妈应该去找些bargain shopping ,因为每次我买了特别 bargain的东西,总会让我开心好几天。

全职妈妈也需要成长,孩子长大了,妈妈的心境也要跟着改变。人生有很多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目标,仔细想一想,下个阶段自己需要些什么?要准备些什么?有了目标,生活才不会那么茫然。

Tuesday, April 29, 2008

学习毛利语

大马的华人常常以懂得三种语言为傲,有的还能说多种方言,给外国的华侨惊为天才。其实也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环境的因素而已,我的表妹小时候有跟园丘的印度人来往,她还懂了一些淡米尔话。

现在,我得学一种新的语言,毛利语。自从纽西兰总理为不平等的“怀唐夷条约”道歉后,政府作出赔偿,还得贯彻推广毛利语,尊重毛利民族文化,特别是教育的领域。在我们的课程里,其中一个项目就是渗透毛利语言和文化的要素。我开始了学习一种新的语言,心情是有点复杂的。

学习语言最大的影响因素是环境和应用;学习语言的推动力是“I want to learn”,不是“I have to learn”。记得以前在大学时,有一部分课程是必需学爪夷文,学过考过后就丢诸脑后,没用了谁还要去记得它。

我想把我学习毛利语的心态变成“I want to learn”, 保持一种开放的态度,多认识毛利文化,以更宽广的心胸去尊重别个民族。那么,我就会学习得更愉快了。

Monday, April 28, 2008

保留一些文字(二)

针对小童爱捣乱戏弄他的姐妹的回应

教育孩子永远不会说迟,他们的可塑性还是很大的。孩子上了小学,在开始探索自我,但还是很愿意听从师长同儕的教导。

以你的小男孩来看,我们可以说他精力旺盛,无从发泄;他有表现的欲望,大人给他的关注不够;他在试探一些规律,用他的方法是否行的通。如果用消极的角度来看,他是在学习bullying。

试回想自己,在这段时间做了些什么?可能是在河里赤裸游泳,捉豹虎,飞鞋,玩兵捉贼......。那段时期怎样玩都不会累的,小男孩如果没有适当的活动量,过剩的精力会使他们坐立不安。以前我们玩很多游戏,有很多人玩,可以表现自己,学会游戏规律和赢输。父母可能没有特地去教导,我们是这样长大的。为什么现在的孩子,父母不断的教导反而不听?

我坚信大部分孩子的学习是通过他们的经验得来的,不是被告知的。要孩子懂得游戏的规则,那得由孩子去设游戏的规则。你家三个小孩,正好是个小小的群体,有些规则可以让他们去定,定了他们自己去遵守。尊重就是要划清界限,哪些可以共享,哪些是私有。其实小孩到了小学,我们大概可以看到孩子的倾向,喜欢做些什么?有哪些特长?可以针对他们的特性给他们去发挥。比如说我的儿子,喜欢动手做东西,七岁的时候很喜欢Hot Wheel小汽车,在房间里用各种各样的东西做车道。他是个男孩,适当的时候给他扮演保护姐妹的角色,小时候,我的女儿们很怕壁虎,儿子不怕,他的角色就是帮姐妹赶走壁虎。小男孩需要一些英雄角色,他也希望能表现自己。

如果他是在bully,这样大人和被bully的小孩被就得做出适当的反应。大人是仲裁者,可以劝说或建议解决方案。被bully的小孩可以选择走开,说“不”,或者向bully者表达她的想法。以你的情况来看,你只专注于那男孩,其实你也应该指导女儿该如何处理男孩的戏弄和捣蛋,而不是一味的哭和投诉。

孩子是我们自己的,最要紧不要标签,孩子们做错事改过就好,不要给他们带来一辈子的阴影。说一说我的儿子,有一次他偷钱给我发现了,我非常的生气,几乎要打他了。后来仔细想想,我竟然忽略他要的自主权,以前女儿在KL上小学的时候,我给她一个小钱包到学校买东西吃。儿子在NZ上小学,天天带午餐上学,以为也没什么东西好买。后来他看到别的同学可以买东西,他就拿了一些散钱去买。那次过后,我就拿了老公的一个旧钱包,放了些散钱给他。到后来,他的姐妹有提起他的这么一个经验,我连忙说: that‘s alright,你不会做错一次就一辈子做小偷。

你的孩子还没进入叛逆期啦,他们还可以很乐意受教导,别太担心。就算是叛逆期过山车时期,只要父母掌握的好,他们还是可以顺利到站的。教孩子没有quick fix的,都是一个过程,今天明天看不到效果,但长期下去是有成果的,不要质疑自己。还有,你要相信一个真理,有一个和谐和安稳的家庭,孩子就不会学坏。

保留一些文字(一)

在别处发表过的文章,在此保留。


如何应付孩子的情绪

应付孩子的情绪,大人是被动的。能够让孩子平衡的抒发情绪,能调制自己的情绪不至于失控,才能让孩子在人格和社交的方面健康成长。

基本上2岁到6岁这阶段,是培养他们调制情绪(emotional regulation)的关键时刻。过度的放纵导致情绪失控,孩子容易生气发怒,那就是所谓的刁蛮任性。又或者过度的压抑,太过严格的管教使到孩子不敢表达情绪,无论是欢乐悲哀害怕都藏在心里,小小年纪就表现忧郁内敛。调制情绪是教导孩子在适当的时候表达他们的情绪,也就是说行动是在思考之后。

我的看法,应付孩子的情绪,无非是接纳和疏导。接纳是表示同理心,孩子有喜怒哀乐是OK的,当孩子表示某种情绪的时候,大人要表示知会,而非不闻不问。我们对孩子的情绪表示同理心,并不是说我们一定要判断,一定要解决方案。比如说孩子和他的朋友闹意见或抢东西,他很生气,我们可以表示认同他生气的原因,但不需要判断谁对谁错,或者该不该替孩子出头,又或者责备生气中的孩子。疏导孩子的情绪不是转移他的视线,比如说孩子为了上述的原因生气,大人说:不要紧,我们吃icecream去!应该让他说出原因,说不定在这过程中,他也发现了自己的问题,也没有了生气的理由。不过,有时候大人是有必有做出一些建议和选择给孩子,让他们知道怎样处理自己的情绪。我的儿子刚到NZ读书不久,有的白人孩子叫他chingchangchong,那带有些歧视和嘲笑的成份,他很不高兴,回来告诉我。我告诉他可以有几个选择,一是walk away自己走开不理会他们;二是tell them off,告诉他们你不喜欢被称为chingchangchong;三是告诉他们你的名字,让他们不叫你chingchangchong。他选择了第三,以后那班白人小孩也不叫他chingchangchong了。

大人应付小孩的情绪也可以是主动的,那就是树立榜样,给孩子耳濡目染。大人也是可以向小孩适当的表达情绪的,我们高兴的时候,可以兴高采烈的孩子说;就算是难过的时候,也可以让孩子知道你的处境。所谓适当的,就是不超出孩子的承受力,当你激怒或悲沉的时候,最好不要伤害到孩子。孩子是会模仿的,如果他有情绪时,你能够从他的立场去关心他,别人有情绪的时候,他也一样可以表示关怀。

其实情绪是脑部控制的问题,情绪控制得好不好,遗传因子也有关系。曾经听过这么一个个案,有个四岁的小孩很容易发怒,一生气就乱甩东西乱打人,他不是过动儿,只是思维能力和行动有点不协调。他的母亲后来和这小孩来个协议,每当他很生气的时候就作出Ultraman那样,跳出来双手劈在胸前,大喝一声。渐渐地这小孩懂的控制他的情绪,也就因为他这么一个Ultraman的动作,其他的小朋友懂得避开他的情绪,冲突少了,他赢得了一些友谊,慢慢地也就恢复正常了。

我只觉得,大部分的家长,不是在应付孩子的情绪,而是被孩子的情绪控制了。还是一句老话,只要大人懂得孩子的成长过程,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Saturday, April 26, 2008

青少年的仪容和自主权

我家的三位青少年,正处于暴风阶段,我得步步为营,避免和他们来太大的冲突,也免得触发他们的叛逆情绪。

其实,每一个母亲都会觉得,孩子都不坏,只是有时总叫人看不顺眼,特别是他们的仪容。为什么他们会觉得他们这样的打扮是好看的?为什么他们不听我的话去做?

上个星期,大女儿跟朋友去看戏逛街,买了件黑色带风帽的外套,里边是印有骨颅头,再加上一件黑色短衣。她一上车就跟我说她买了一件很cool的衣服,找了很久才找到,花了NZD四十多块。我只应了一声“cool!”看她欢喜的样子,我也不便多批评给意见,只是从旁探听她交的是怎样的朋友,我说:“你很喜欢黑色哦,妮科也跟你一样喜欢黑色?也买同样的衣服?”她马上回答:“oh,never!妮科从来不喜欢黑色,她买了一件鲜红的。”后来话题转了,我也不理会那么多了。

第二天,她兴致勃勃的穿上那件衣和外套,加上一件牛仔裤,还配上一双黑布鞋,要跟我一起上街。我左看右看,都觉得不顺眼。我说:“你这么全套黑色打扮,加上风帽,叫人看到你好象low self-esteem。”她哈哈笑了起来:“我不喜欢套上风帽的,别担心,瞧,这里有红,那里有红。”她指着身上的几条红线,敷衍了我,若无其事的。走到街上,我说:“如果现在天黑了,我一定找不到你。”她对我的喋喋不休不以为然:“mummy,天黑了会开灯的。”

我到底是怎么啦?为了女儿这个打扮,就担心她马上学坏了吗?她只是要一些自主权,她决定什么衣服穿在自己身上,能让自己高兴就好了,我们只是瞎紧张。

就象前阵子,她要留长指甲,我说这样不卫生,指甲会藏污垢,她答应说会清理,还给我检查,那我也没话说了。小女儿也一样,额前的留海收到长长,几乎遮掉半边脸,我也是为这动气不少。每次叫儿子把头发梳一梳才象样,他就用手拨两下,抓几抓了事。

我想,青少年最早想得到的自主权,就是表现在他们的仪容方面。

Friday, April 25, 2008

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Photobucket

这本是台湾森林小学创办人史英教授等人的文集。

90年代初,台湾有一群知识分子高喊教育松绑,史英教授和其他成立了<人本教育文教基金会>,作为推动教育松绑的活动基金。这基金会也出版了不少的好书,给家长教育出了很大的力。

95年到台北,有人安排了史英教授在师大的一个教室演讲,我们有去听,他虽然有点激进,但是那天晚上出席的人不多,他的兴致不是那么高昂,好象闲聊那样,对他印象不是很深刻。无意中在图书馆看到了这本书,借回来翻翻看看,很不错的内容。其中有:为亲子关系打分数;让屋簷下有爱;父母是孩子的最好家教;和孩子的心灵交谈.......。

Photobucket

好父母的信条:
  • 好父母接受他之为他,不把他当成自己愿望的工具。
  • 好父母不只是爱他,更尊重他。
  • 好父母在指正他的错误之前先研究他之所以犯错误的原因。
  • 好父母不使用打骂式的管教。
  • 好父母给他犯错误的机会,也给他改正错误的时间。
  • 好父母记得常常赞美他,让他觉得受到肯定。
  • 好父母每个星期至少一次用心听他说话。
  • 好父母不默许其他成人用不正当的方法教育他。
  • 好父母重视和谐的亲子关系和正常的教育更甚于升学,而不向升学主义投降。
  • 好父母知道和谐的亲子关系和畅通的沟通管道是教育他的先决条件

<摘自人本教育札记,第二期>

Thursday, April 24, 2008

唱游

放假前的最后一堂课,讲师给我们来一个唱游活动,我们就好象小孩那样,唱着儿歌,作出小孩的动作,大家乐得笑哈哈。

Nancy教我一首毛利儿歌:

Tohoro nui,(I am a big whale)
tohoro roa,(I am a long whale)
tohoro tino momona,(I am a big fat whale)
tohoro puia puia e,(I like to blow my top)
tohoro whiua whiua, (I like to wag my tail)
ki toro i te moana e。 ( Swim in the deep blue sea)

Photobucket

回想以前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常常唱歌,尤其是睡前讲讲故事唱唱歌,最常唱的是《小熊请客》,有时也唱我的歌..."一啊叶轻啊舟去....."。时间过的真快,现在他们唱的歌我已经跟不上潮流了。

我想,有歌声的童年,一定是很快乐的!

Photobucket
"两个小娃娃呀,正在打电话呀,喂喂喂..."

Photobucket
"小板凳呀,摆一排,小朋友们坐上来......我们的火车快要开..."

Wednesday, April 23, 2008

通膨的压力

今天汽油又涨了三分,快要逼近每公升两块钱了,叫人感觉到通膨的压力越来越大。

最先发难的是牛奶涨价,跟着是所有的奶制品都涨价。NZ是个牛乳输出国,但是本地的牛奶零售是没有政府津贴的,跟着世界行情起落。接下来是面包蔬菜水果,都涨了超过10%,现在肉类也要涨,而且涨的幅度不小。前两个星期去买了一包25KG的米,比上一回贵了10块钱,真是不得了,连吃口白饭都不容易了。

每周到超市去采购,花的钱多了,但是买的东西不见得增加,有时仔细的看看包装,价钱一样,但是份量却减少了,变相的涨价。

什么都涨价,要做个精打细算的主妇,真的是压力。压力!

Tuesday, April 22, 2008

教育家长究竟是谁的责任?

做了全职妈妈这么多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深怕教育的方式不对而造成孩子的人格缺陷。但其实也很难做到十全十美,有时侯自己的本性难以掩饰而爆发出来,孩子还曾哭着说:“Mummy, you are hurting my feeling!”再看回我们自己本身,某一些的缺陷,多多少少是年少时家庭因素所造成的。

看过好多家长,对孩子的体格智力和情绪的成长过程毫无认知;有的家长,看到几个月大的孩子把手放到嘴里吃,为了阻止他而打他;也有的家长,把一个三岁小童的说谎当成是滔天大罪。如果稍微知道皮亚杰和艾力逊的理论,这也不过是孩子大一个成长过程,如果每一个过程的渐进安稳,那么孩子的成长心理是健康的,要是某一方面被忽略或滥用,将可能造成孩子的人格缺陷。家长是有责任去吸取这方面的知识,对于育婴育儿,多看些书,听听讲座,上些课程,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才不会慌张失措。

我很欣赏NZ学校和家长之间的配合,学校校讯经常有小文章带给家长一些叮咛和指引,有时候是一些名人格言,有时侯是一些提醒,教育家长是能够给孩子带来多些好处,学校无形中也受益匪浅。

有的国家只注重学校的教育而忘了给家长教育,要知道孩子入学的前几年,家长就如他们的第一任老师,如果在家没有打好基础,到了学校也就会挫折重重。NZ的政府设立的一个幼儿发展部门,给家长多方面的辅助和指导,有健全的家庭教育,才有健康的社会。
http://www.ecd.govt.nz/parenting.html

Monday, April 21, 2008

我该停下来等吗?

上个月,大女儿的学校约见家长,我只约见了她的数学老师和科学老师。

首先是见了她的数学老师,一见面我就跟她说,女儿对数学没兴趣了,她觉得她的数学程度不再有进步了。她的老师对我这样说法觉得很惊讶,她觉得她的数学已经很好了。其实是她觉得现在所学的数学,没有给她带来增进的空间,换句话说是没有了挑战性。话说回来,NZ的小学和初中没有统一考试,老师可以给学生垂直的发展,个别学生可以学不同程度的课程。就以女儿的情况来说,她在Y8的时候已经学了一些Y10Y11的数学,Y9那年她得停下来,和大家一起学Y9的数学,今年Y10依然学着一些她已经懂了的东西,所以不怪得她会说这样的话。虽然这样,我们都一直安慰着女儿,一方面买一些习题本给他课余的时间做,一方面让她理解高中的数学得从面去概括它的原理。我让老师明白,我们没有强迫孩子去做什么天才,只是孩子有学习的欲望,我们该叫她停下来等吗?

后来去约见她的科学老师,女儿今年Y10,她就读Y11的科学。年头学校给我这个讯息的时候,我有点犹豫,科学是知识科,少读一年可以吗?见了她的老师后,我有点放心了,女儿的学习竟然比同班的Y11好,老师说她有“抽象的理解能力”,就算一些原理没有做过实验,她依然可以理解。不过我知道女儿是很努力的学习,对她来说,一年里学两年的课程是很大的挑战。

年幼的孩子要有好奇心,这可以催促他们的求知欲。如果孩子有满满的学习欲望,叫他们停下来等,就好象拿一盆水来扑灭燃烧的火焰,最怕到最后,火种都熄灭了。

幼儿绘画

有教育专家提出,让太小的幼儿绘画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他们的思维能力还不能够创作一副画。

然而,幼儿的绘画在乎于它的过程多过最终成品。皮亚杰认为,十八个月以下的幼儿处于感知运算阶段,在绘画的过程中,幼儿可以用他们的感官去体会绘画:他们用眼睛去看色彩的扩张;用手去触摸颜料的质感;甚至放入嘴内尝一尝色彩的味道。

给幼儿绘画的一项很好的眼手协调活动,也可同时发展眼部和手指的小肌肉。色彩可以让幼儿感到喜悦,还可以缓和幼儿的情绪。

我给幼儿园的小孩进行了一项绘画活动,他们绘画时,有的嘟着小嘴全神贯注;有的面上露出了微笑;有的直接放到嘴里尝;有的抓了满手的颜料;有的在哭着,一看到颜色就止住了;有一个躺着画,抓着颜料在手舞足蹈。

看到了他们欢欣的模样,真叫人不禁的受到感染,学习的过程,是可以这么美妙的!

Sunday, April 20, 2008

方向

有一回送大女儿去学琴,在车上和她单独谈话。

我问:“改天你打算去哪里?”
她说:“可能去美国吧,纽西兰有点boring。”
我问:“你想去那儿读书还是工作?”
她说:“两者都有可能;如果我拿到奖学金的话,我会去美国读书,不然的话,我读完书,会去那儿工作一段时间。”
我问:“为什么你会选择美国?其他国家不好吗?比如说英国,马来西亚。”
她说:“我不知道,这是我暂时定的方向,也有可能去英国。你要我回马来西亚吗?”
我说:“那是你的选择,你有翅膀了,你可以自由的飞;只要你有飞行的方向!”
我问:“要是有一天,你们都飞走了,妈妈要回马来西亚,你说好吗?”
她问:“你不喜欢留在纽西兰?”
我说:“我常常会home-sick。”
她说:“那也好,只要你happy!你可以回去教幼儿园!”

呵呵,我们两母女在各自探讨方向。

Saturday, April 19, 2008

放假万岁!!!

整整两个月的学习, 又忙又累,现在开始放两个星期的假,我的心情马上有一种解放的感觉。做了那么多年的主妇,好久没有放假的感觉,放假真好,假期万岁!!

开始选择WIT是因为可以part-time 的方式去读full-time的课程,一个星期才上一天的课,应该是很轻松的。事实并不如此,由于大部分都是成人学生,讲师都是说说讲讲,一大堆的读物要自己看;他们设了几道题目,我们就的看完整本书去做答。

三月和四月来了两个block course,一周里上课三天实习两天,只剩下周末做下家务活,还得做功课........!

上课了一个学期,虽然吃力,但是感觉也上了轨道,希望下个学期会比较得心应手。放假,就是要休息,要充电。

假期万岁!

Friday, February 29, 2008

听说~~~

今天午餐时聊起:2010年开始,所有纽西兰幼儿园的老师都必须是接受过幼儿教育的训练的。目前来说,幼儿园的老师严重短缺,很多都请代课或者助手来帮忙,由于这是临时性的,管理部门一方面解决了问题,一方面也算是钻空子。

这儿的幼儿园的师生比例很低,nursery里才不到十个BB,有四位老师,两个助手和一个实习学生,看起来母鸡比小鸡多。

还有两年就2010年,政府来得及训练那么多的老师吗?特别是最近纽西兰的婴儿出生率由1.5增加到2.25,加上鼓励生产的津贴,看来似乎会引起一鼓婴儿潮,如果到时候师资设备不够,就有得乱了!

Thursday, February 28, 2008

开始实习了

今天开始实习了,在大学的附属幼儿园。

这幼儿园的结构很完善,基本上每一个成长年龄都有一个单元中心。最小的是nursery,年龄由三个月到十七个月;然后有teenies,十八个月到两岁左右;还有toddler,两岁到三岁的;再到三岁到四岁的pre-school。

我被分配到nursery,帮忙照顾小BB,都是一些学爬学走步的小BB,有一个才三个多月。我自己的孩子都那么大了,有点担心生疏了而手忙脚乱,没想到情况还不错,做起来还算得心应手。

以前做妈妈的时候的立场不同,只发挥母性的本能去照顾孩子而已。这次是用不同的角度去看,我是学习做幼儿园老师,除了照顾BB的基本需求,我还得用心去观察,从教育的角度来看他们的活动,游戏啦。大小肌肉的活动啦等等,还必须从实习观察中来回答作业的问题。

今天有点累,不是忙坏的,是昨晚睡不好,太紧张了。

Wednesday, February 27, 2008

我的同学

我班上的同学有三十多人,大部分是女的,只有两位是男同学。

班上同学的年龄差距也很大,最年轻的只有十七岁,刚读完中学;也有的已经做了奶奶,我想十年八年后也要正式退休了;所以,我不是最老的。

虽然如此,我在班上也算是个异类,因为肤色不同。他们很注意我,可能是好奇,也可能是我的发言时的口音,他们都很留心听。

我的同学来上课很多是在职进修,他们很多已经在幼儿园工作,想进修成为合格教师,所以每个都有相当的经验。

我的同学中有一位妈妈刚好生了双胞胎,迟点会带BB一起来上课,到时我们的课室就会热闹多了。

Tuesday, February 26, 2008

一年之始做计划

这么多年来我是随心所欲的过日子,管它什么每周计划每月计划,每天睡到自然醒,天天鸟语花香,心血来潮做些吃的,忍无可忍就做些家务活。这些散漫的日子,快要告一个段落了。

学院的第一个作业,要我们做个每周计划,里边必须包括了学习的时间,休闲,与家庭成员相处的时间等等。这个作业占了5%的分数,分数并不是那么重要,我想最重要的是要平衡地规划我们的日常生活。平时想做这想做那,很多时候停留在想的阶段,把计划写下来,好好整理自己的思维,监督自己去依照计划行事。

计划中的一项,我要多运动,要去继续游泳。

Saturday, February 23, 2008

初识NCEA

女儿开学后一个星期,回来跟我说,老师要她今年考NCEA科学,因为Y10的科学对她来说太没挑战了,不如升一级读Y11的科学,也今年年底考这科目的NCEA level1。

我还以为明年才需要去了解NCEA,没想到今年却提早来临。

NCEA是纽西兰新的考试制度,正确的是评估制度。那就是Nation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基本上是standards-based assessment,由校内根据课程的一些标准进行评估,年底再有一项考试,综合校内外的评估,达到了多少个credit,就算及格了。

这项新的考试制度在2002年开始推行,开始时遇到了很多反对的声音,家长和社会都对它的可行性存疑。过了五年,似乎大家也接受了,对NCEA的课题都平静了下来。之前我是抱着观望的态度,没有深入去了解,目前孩子要面临NCEA,也该是时候去探讨了。

嘉年华运动会

昨天大女儿的学校举办运动会,我也去参观了,看到七彩缤纷。
Photobucket

女儿就读的是一间教会女校,平时的校风相当的严格,格子校裙也必须在膝盖以下几吋才算合格,进出校园还得穿著整齐的套装。昨天,我看到了她们的开放,活泼和创意。

她们学校依照彩虹的颜色分成七的队伍,在运动会当天,学生们可以以自己队伍的颜色做奇形怪状的打扮,有的用卡通人物,有的奇装异服,甚至内衣外穿。那是她们的嘉年华会,大家只要开心玩乐。除了运动员在正式比赛以外,全校的学生都得参加一些项目,如倒退跑,二人三足等好玩的项目。老师和校长也和学生一样,按照自己的队伍的颜色来穿戴,花枝招展。由于昨天不是很晒,校长索性搬了张椅子到跑道旁,拿着遥控麦克风来指挥,与学生同乐。

一个没有压迫感的运动会,我想,大家都玩得很开心。

Tuesday, February 19, 2008

福利国不福利

我竟然申请不到学生津贴,连几十块钱帮补汽油啪车都没有。

福利国都是惩罚勤劳人,奖励懒惰的人。我们努力工作交税,福利都给懒人享受去了。朋友的朋友,为了保留政府给他的津贴和福利,情可每周少做几个小时的工,因为做多了反而少了收入。

工党当家好几届了,每年收着几个billion国库盈余,只做大选前的糖果,多年来说要减税还是空雷不雨。上届的大选为了安抚年轻人,实行学生贷款免息,但学费却涨了。不仅如此,多项的公共服务也没改善,听说还有想用kiwi saver来取代养老金的阴谋。

08年将要举行的大选,现今民调显示工党的支持率大降,人民已经不耐烦了。

Monday, February 18, 2008

学生的SES和学校表现

新年在华侨会聚餐,和朋友聊起孩子们的学习,还有市内的一些高中的情况。

纽西兰大部份的公校都是以学区来分配,即是学生被分配到靠近住家的学校去。通常中等阶级住宅区内的学校都属于名校,学生成绩优越校风好。

山顶区靠近大学的一所高中,原本不是很特出,后来很多留学生住在那儿,很多亚洲学生的孩子在那学校表现出色,渐渐的成了名校,于是很多家长都希望搬到那个学区去,跟着那一带的屋价也相应暴涨。那一带的房子都比较老旧,但是为了挤进那个学区,只有能够付出高屋价的中等阶级。

另外一间是美田高中,这所学校的校风过去不是那么好,那是因为它的四周都是公屋,而居住公屋的都是一些低收入或领取福利的家庭。近几年来,那一带有许多新开发的住宅区,而且被划分到美田高中的学区里,逐渐地那所学校的表现也有了些改变,迈入佳绩。

市内最大的一所高中,费瑟高中的学生人数最多,那是由于它的学区最大,可以招收更多的学生,但是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纪律问题相当严重。

市内最出名的男子高中,它被画分的学区不大,90%的学生来自学区外。由于它建立了良好的校风,是每个男生的首选学校,每年都淘汰好几百人。它的学生是经过挑选的,所谓的精英学校。

我们共同的一个想法是:学生是学校最大的资源,学生的SES是影响学校表现的最大因素。无可置疑的,家庭背景是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而影响学校的表现。

Saturday, February 16, 2008

明日学校(Tomorrow's Schools)

九十年代初,也参加了类似的讲座和会议,只是管中窥豹,当时只热腾腾地谈IT。

纽西兰的<明日学校>是在1989年当时的工党总理David Lange推行的。〈明日学校〉的中心点就是权力下放,将学校从政府的官僚制度中解放出来,让社区对教育的实施有更大的参与感。过去的公校一切都得照章办事,师资经费都是由政府机关所控制。这样一来就钳制了许多方面的发展,而政府的负担也过重。

所谓的〈明日学校〉,就是模仿私校的运作模式。首先政府支付bulk funding 给学校,学校由社区中选出董事部,校长有绝对的权力聘请和解雇老师,校长和董事部配合共同发展校务。这样的构思,校长和董事会必须是很有魄力和领导能力,能充分利用政府发给的资金,给社区带来最好的教育服务。当然,权力下放后就会给学校之间带来竞争,竞争是良性的,这样才能促进各校提升教育服务,迈向卓越。

公校的管理制度不再由中央管理,遭到了很多反对声,特别是工会和绿党,他们担心的是教师将会遇到不公平对待而失去了铁饭碗,也担心说一些弱势社区无法领导学校而遭受忽略。确实的,这些问题都存在着,但是普遍上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绩。

政府教育部把管理权力下放到中小学,最重要的就是校长的领导能力和管理方式的透明度。纽西兰是个相当廉洁的国家,目前还没听说过公费舞弊的事件,反而对运作经费不足而不遗余力去筹募。

教育主要是让人学会自理自立,明日的学校也应该学会自力更生。

周旋于三副眼镜之间

早已不惑,也逐步踏入知天命。别人也许选择提早退休,而我现在重新背起书包,有点自讨苦吃。

最近老是周旋于三副眼镜之间,一副近视,一副老花,一副近视加老花。平时带着旧的近视眼镜,习惯了就觉得舒服;阅读时就换上老花镜,这是验眼师的建议;外出上课就戴上所谓的progressive lens。这三副眼镜收在包里,放在我随手可取得的地方,随时随地替换。开始时觉得挺麻烦的,后来习惯了也成为自然的反应。

在体力和精神来说,我也觉得蛮吃力的。几个月前去恶补雅思,考完后确实有那种心力交瘁的感觉。前天上了满满的的一天课,即刻头昏脑涨了一整天。

嘿~有时真的想打退堂鼓。

Thursday, February 14, 2008

安全感

小女儿五岁的时候,老师叫她画画“I am safe…..”她画了妈妈牵着她的手。


记得以前有位讲师说过,以前的孩子不容易学坏,因为可以天天看到妈妈,只要看到妈妈的身影,就觉得安全的。


多年前看过一本书《家庭会伤人》,令我震撼不已。“……大约有四份之三的人口严重受到强迫性(obsessive)的行为影响,….而这些耽溺行为的基础是建立在家庭上。”遭到父母亲遗弃(ignore,abundance)的孩子普遍上出现了自贬的行为。

侯文咏说过:只要父母恩爱,孩子就不会学坏。

不久前,在面试的时候,主考官问起:请说一说最你和小朋友在一起的经历和感想。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年多前和小女儿班上的同学一起去野外school camp,我和小朋友们一起踏脚车,攀岩,露营等,他们对我的信任和依赖,那就是一种安全感。因为有大人在身边,基于那种安全感,小朋友们有信心的去面对挑战,勇于接受风险。

孩子们从小有安全感,就能培养自信心,才能发展他们的“真我”。

Wednesday, February 13, 2008

一本好书

Photobucket

在书店看到了这本书,毫不犹豫的买了下来。
市面上针对幼儿的书太多了,而对解剖青少年的书反而不多。

一本很实用的书,让家长深切的了解青少年成长的过程,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虽然这类的书有点枯燥,但是对我来说是有切身的需要,匆忙的略读一番,日后才做详细的笔记。

Tuesday, February 12, 2008

如何说话才能让小孩学习

"How to talk so kids can learn" by Adele Faber &Elaine Mazlish
Photobucket

就读的课程每周必须上12小时的实习,那是到幼儿园去看那里的老师上课,有机会也跟小朋友们玩玩。进到课堂就的要有沟通的技巧,尤其是应付那些小angmo,为了恶补一番,到图书馆接了几本书回来看,其中一本《如何说话才能让小孩学习》。


这本书说是在热卖中,那是专门给家长和老师参考的。书中有几点是值得一提的:
1. 如何处理孩童的感受(feeling)---当小孩表示烦躁不满时,大人应以同理心接纳他们的感受,再加以化解他们的问题。
2. 鼓励孩子们合作的技巧(engaging cooperation)---要孩童参与合作,首先要把问题清楚说明,给予明确的指示,或者给予选择。如果孩童的合作意愿不强,可以把你的感受加以说明,甚至可以明文规定,不过偶尔以风趣幽默的方式会比较容易得到他们的注意力。
3. 加以描述的称赞(descriptive praise)---小孩期待的不只是一句笼统赞美的话,而是希望大人能对他们所做的表示认可,如果大人在称赞的同时,也把孩子的成果加以描述,那样就可以更加肯定了他们的成就。

书中是以个案为主,举了很多例子,还用漫画来表达,是本很容易理解的书,实用价值蛮高。总的来说,和小孩说话,要有同理心,要正向,要直接,要描述清楚,更重要的是,清楚孩子的感受和需求,那样说起话来,效果就比较大了。

Monday, February 11, 2008

为何幼教?

当我告诉别人,我打算当幼儿园老师,很多人都惊讶。
“天天要面对那些哇哇叫的小人儿,好玩吗?”(好玩的,家里的三个长大了,没得再玩。)
“幼儿园老师的薪酬,并不是那么优厚的!”(没关系,我老公还会继续养我。)
“花三年来完成,不如去读个博士!”(迟些吧,当灵感来的时候会考虑去读一读!)

(就当我去完成一个未了的心愿吧!)

孩子们还小时,实在不满KL的幼儿教育和幼儿园制度,读了好一些书,也曾上过一些课程,和几位朋友打算办个自己理想的幼儿园。咨询了正在办幼教的一位朋友,她反问我:你要的是什么?….如果你全力以赴去办幼教,你得到的是什么?你失去的又会是什么?这如当头喝棒,浇息了我的冲动。我必需承认,家庭教育比任何来的重要,妈妈远远比老师来的重要!

当了这么多年的全职妈妈,孩子们都陆陆续续上高中了,孩子长大了,对妈妈的依赖日渐减少,我感觉生活失去了一些目标,是否应该重新调整我的人生阶段了?我想重新投入社会,找份工作,但是我不想只是一份工作,想重新开创一个事业,学一门专业……。做生不如做熟,做回老本行吧,拿手的就是会呱呱叫,如果能面对天真活泼的小孩子,那不就能带给我更多的乐趣吗?

于是,我选择了读幼儿教育。

Sunday, February 10, 2008

也来博客

很多朋友问: "你有部落格吗?" 我说没有。
我老是担心, 怕失去隐私,怕一曝十寒,怕不能持之以恒........。
想了想,写吧,把一些自己的想法写下,就算没人看,也当是给自己做个记录。

该写些什么?........种花?烹饪?手艺?不了。
过两天,就要回去上课,回去唸幼儿教育,这里就以谈教育为主吧!
且把标题命名为:“呱呱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