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pril 30, 2008

保留一些文字(三)

(在别处发表过的谈话,保留。)

全职妈妈需要正确的心理适调
做为一个全职妈妈整天周旋于孩子和家务事里边,生活是很单调的。虽然说孩子的成长和家庭乐趣可以抵消所有的辛劳,但是日子久了,日常生活成了习惯而不再有挑战,就会觉得生活失去了目标。加上每天都是为了家庭孩子而忙,也会发现渐渐地失去了自我。

全职妈妈要生活得精彩,要做适当的心理适调。除了孩子家庭,很重要的是全职妈妈要培养一些兴趣和嗜好,来填补休闲的空间。一些不需要很昂贵的投资,又必须有个目标完成一项成品那是最好的了。比如画画,做手工,种花等,有空就玩玩,等到完成一项作品时,那种满足感和喜悦,正好填补枯燥乏味的日常生活那种空虚。这些年来,我学了许多不同的嗜好,除了种花,还有画水采,切割打磨宝石,做衣服,碟古等等….。我常提醒自己,这些嗜好只是为了休闲,不要给自己造成压力。

很多全职妈妈都忽略了运动,常认为做家务活就是运动,其实是不同的。做运动时也要注意精神上的松弛,用半个小时去散步,出些汗看看四周景色,那是和做半个小时的家务不同的。我过去有学游泳,最近耳朵有点状况,停了一段时期,迟点也得继续再游。

全职妈妈也要社交圈子,有的全职妈妈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搞到自己忧郁症。参加一些社团组织,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互相分享倾谈。过去我有学唱歌做戏,偶尔粉墨登场,和朋友之间切磋外,还可以得到一些肯定和满足感。做为全职妈妈,不只是疼爱孩子丈夫,也要疼爱自己多一点。别忘了做一些让自己开心的事情,做个头发,买样心爱的小玩意儿来把玩,花些小钱来让自己开心。每当我有点低落的时候,孩子会笑我,妈妈应该去找些bargain shopping ,因为每次我买了特别 bargain的东西,总会让我开心好几天。

全职妈妈也需要成长,孩子长大了,妈妈的心境也要跟着改变。人生有很多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目标,仔细想一想,下个阶段自己需要些什么?要准备些什么?有了目标,生活才不会那么茫然。

Tuesday, April 29, 2008

学习毛利语

大马的华人常常以懂得三种语言为傲,有的还能说多种方言,给外国的华侨惊为天才。其实也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环境的因素而已,我的表妹小时候有跟园丘的印度人来往,她还懂了一些淡米尔话。

现在,我得学一种新的语言,毛利语。自从纽西兰总理为不平等的“怀唐夷条约”道歉后,政府作出赔偿,还得贯彻推广毛利语,尊重毛利民族文化,特别是教育的领域。在我们的课程里,其中一个项目就是渗透毛利语言和文化的要素。我开始了学习一种新的语言,心情是有点复杂的。

学习语言最大的影响因素是环境和应用;学习语言的推动力是“I want to learn”,不是“I have to learn”。记得以前在大学时,有一部分课程是必需学爪夷文,学过考过后就丢诸脑后,没用了谁还要去记得它。

我想把我学习毛利语的心态变成“I want to learn”, 保持一种开放的态度,多认识毛利文化,以更宽广的心胸去尊重别个民族。那么,我就会学习得更愉快了。

Monday, April 28, 2008

保留一些文字(二)

针对小童爱捣乱戏弄他的姐妹的回应

教育孩子永远不会说迟,他们的可塑性还是很大的。孩子上了小学,在开始探索自我,但还是很愿意听从师长同儕的教导。

以你的小男孩来看,我们可以说他精力旺盛,无从发泄;他有表现的欲望,大人给他的关注不够;他在试探一些规律,用他的方法是否行的通。如果用消极的角度来看,他是在学习bullying。

试回想自己,在这段时间做了些什么?可能是在河里赤裸游泳,捉豹虎,飞鞋,玩兵捉贼......。那段时期怎样玩都不会累的,小男孩如果没有适当的活动量,过剩的精力会使他们坐立不安。以前我们玩很多游戏,有很多人玩,可以表现自己,学会游戏规律和赢输。父母可能没有特地去教导,我们是这样长大的。为什么现在的孩子,父母不断的教导反而不听?

我坚信大部分孩子的学习是通过他们的经验得来的,不是被告知的。要孩子懂得游戏的规则,那得由孩子去设游戏的规则。你家三个小孩,正好是个小小的群体,有些规则可以让他们去定,定了他们自己去遵守。尊重就是要划清界限,哪些可以共享,哪些是私有。其实小孩到了小学,我们大概可以看到孩子的倾向,喜欢做些什么?有哪些特长?可以针对他们的特性给他们去发挥。比如说我的儿子,喜欢动手做东西,七岁的时候很喜欢Hot Wheel小汽车,在房间里用各种各样的东西做车道。他是个男孩,适当的时候给他扮演保护姐妹的角色,小时候,我的女儿们很怕壁虎,儿子不怕,他的角色就是帮姐妹赶走壁虎。小男孩需要一些英雄角色,他也希望能表现自己。

如果他是在bully,这样大人和被bully的小孩被就得做出适当的反应。大人是仲裁者,可以劝说或建议解决方案。被bully的小孩可以选择走开,说“不”,或者向bully者表达她的想法。以你的情况来看,你只专注于那男孩,其实你也应该指导女儿该如何处理男孩的戏弄和捣蛋,而不是一味的哭和投诉。

孩子是我们自己的,最要紧不要标签,孩子们做错事改过就好,不要给他们带来一辈子的阴影。说一说我的儿子,有一次他偷钱给我发现了,我非常的生气,几乎要打他了。后来仔细想想,我竟然忽略他要的自主权,以前女儿在KL上小学的时候,我给她一个小钱包到学校买东西吃。儿子在NZ上小学,天天带午餐上学,以为也没什么东西好买。后来他看到别的同学可以买东西,他就拿了一些散钱去买。那次过后,我就拿了老公的一个旧钱包,放了些散钱给他。到后来,他的姐妹有提起他的这么一个经验,我连忙说: that‘s alright,你不会做错一次就一辈子做小偷。

你的孩子还没进入叛逆期啦,他们还可以很乐意受教导,别太担心。就算是叛逆期过山车时期,只要父母掌握的好,他们还是可以顺利到站的。教孩子没有quick fix的,都是一个过程,今天明天看不到效果,但长期下去是有成果的,不要质疑自己。还有,你要相信一个真理,有一个和谐和安稳的家庭,孩子就不会学坏。

保留一些文字(一)

在别处发表过的文章,在此保留。


如何应付孩子的情绪

应付孩子的情绪,大人是被动的。能够让孩子平衡的抒发情绪,能调制自己的情绪不至于失控,才能让孩子在人格和社交的方面健康成长。

基本上2岁到6岁这阶段,是培养他们调制情绪(emotional regulation)的关键时刻。过度的放纵导致情绪失控,孩子容易生气发怒,那就是所谓的刁蛮任性。又或者过度的压抑,太过严格的管教使到孩子不敢表达情绪,无论是欢乐悲哀害怕都藏在心里,小小年纪就表现忧郁内敛。调制情绪是教导孩子在适当的时候表达他们的情绪,也就是说行动是在思考之后。

我的看法,应付孩子的情绪,无非是接纳和疏导。接纳是表示同理心,孩子有喜怒哀乐是OK的,当孩子表示某种情绪的时候,大人要表示知会,而非不闻不问。我们对孩子的情绪表示同理心,并不是说我们一定要判断,一定要解决方案。比如说孩子和他的朋友闹意见或抢东西,他很生气,我们可以表示认同他生气的原因,但不需要判断谁对谁错,或者该不该替孩子出头,又或者责备生气中的孩子。疏导孩子的情绪不是转移他的视线,比如说孩子为了上述的原因生气,大人说:不要紧,我们吃icecream去!应该让他说出原因,说不定在这过程中,他也发现了自己的问题,也没有了生气的理由。不过,有时候大人是有必有做出一些建议和选择给孩子,让他们知道怎样处理自己的情绪。我的儿子刚到NZ读书不久,有的白人孩子叫他chingchangchong,那带有些歧视和嘲笑的成份,他很不高兴,回来告诉我。我告诉他可以有几个选择,一是walk away自己走开不理会他们;二是tell them off,告诉他们你不喜欢被称为chingchangchong;三是告诉他们你的名字,让他们不叫你chingchangchong。他选择了第三,以后那班白人小孩也不叫他chingchangchong了。

大人应付小孩的情绪也可以是主动的,那就是树立榜样,给孩子耳濡目染。大人也是可以向小孩适当的表达情绪的,我们高兴的时候,可以兴高采烈的孩子说;就算是难过的时候,也可以让孩子知道你的处境。所谓适当的,就是不超出孩子的承受力,当你激怒或悲沉的时候,最好不要伤害到孩子。孩子是会模仿的,如果他有情绪时,你能够从他的立场去关心他,别人有情绪的时候,他也一样可以表示关怀。

其实情绪是脑部控制的问题,情绪控制得好不好,遗传因子也有关系。曾经听过这么一个个案,有个四岁的小孩很容易发怒,一生气就乱甩东西乱打人,他不是过动儿,只是思维能力和行动有点不协调。他的母亲后来和这小孩来个协议,每当他很生气的时候就作出Ultraman那样,跳出来双手劈在胸前,大喝一声。渐渐地这小孩懂的控制他的情绪,也就因为他这么一个Ultraman的动作,其他的小朋友懂得避开他的情绪,冲突少了,他赢得了一些友谊,慢慢地也就恢复正常了。

我只觉得,大部分的家长,不是在应付孩子的情绪,而是被孩子的情绪控制了。还是一句老话,只要大人懂得孩子的成长过程,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Saturday, April 26, 2008

青少年的仪容和自主权

我家的三位青少年,正处于暴风阶段,我得步步为营,避免和他们来太大的冲突,也免得触发他们的叛逆情绪。

其实,每一个母亲都会觉得,孩子都不坏,只是有时总叫人看不顺眼,特别是他们的仪容。为什么他们会觉得他们这样的打扮是好看的?为什么他们不听我的话去做?

上个星期,大女儿跟朋友去看戏逛街,买了件黑色带风帽的外套,里边是印有骨颅头,再加上一件黑色短衣。她一上车就跟我说她买了一件很cool的衣服,找了很久才找到,花了NZD四十多块。我只应了一声“cool!”看她欢喜的样子,我也不便多批评给意见,只是从旁探听她交的是怎样的朋友,我说:“你很喜欢黑色哦,妮科也跟你一样喜欢黑色?也买同样的衣服?”她马上回答:“oh,never!妮科从来不喜欢黑色,她买了一件鲜红的。”后来话题转了,我也不理会那么多了。

第二天,她兴致勃勃的穿上那件衣和外套,加上一件牛仔裤,还配上一双黑布鞋,要跟我一起上街。我左看右看,都觉得不顺眼。我说:“你这么全套黑色打扮,加上风帽,叫人看到你好象low self-esteem。”她哈哈笑了起来:“我不喜欢套上风帽的,别担心,瞧,这里有红,那里有红。”她指着身上的几条红线,敷衍了我,若无其事的。走到街上,我说:“如果现在天黑了,我一定找不到你。”她对我的喋喋不休不以为然:“mummy,天黑了会开灯的。”

我到底是怎么啦?为了女儿这个打扮,就担心她马上学坏了吗?她只是要一些自主权,她决定什么衣服穿在自己身上,能让自己高兴就好了,我们只是瞎紧张。

就象前阵子,她要留长指甲,我说这样不卫生,指甲会藏污垢,她答应说会清理,还给我检查,那我也没话说了。小女儿也一样,额前的留海收到长长,几乎遮掉半边脸,我也是为这动气不少。每次叫儿子把头发梳一梳才象样,他就用手拨两下,抓几抓了事。

我想,青少年最早想得到的自主权,就是表现在他们的仪容方面。

Friday, April 25, 2008

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Photobucket

这本是台湾森林小学创办人史英教授等人的文集。

90年代初,台湾有一群知识分子高喊教育松绑,史英教授和其他成立了<人本教育文教基金会>,作为推动教育松绑的活动基金。这基金会也出版了不少的好书,给家长教育出了很大的力。

95年到台北,有人安排了史英教授在师大的一个教室演讲,我们有去听,他虽然有点激进,但是那天晚上出席的人不多,他的兴致不是那么高昂,好象闲聊那样,对他印象不是很深刻。无意中在图书馆看到了这本书,借回来翻翻看看,很不错的内容。其中有:为亲子关系打分数;让屋簷下有爱;父母是孩子的最好家教;和孩子的心灵交谈.......。

Photobucket

好父母的信条:
  • 好父母接受他之为他,不把他当成自己愿望的工具。
  • 好父母不只是爱他,更尊重他。
  • 好父母在指正他的错误之前先研究他之所以犯错误的原因。
  • 好父母不使用打骂式的管教。
  • 好父母给他犯错误的机会,也给他改正错误的时间。
  • 好父母记得常常赞美他,让他觉得受到肯定。
  • 好父母每个星期至少一次用心听他说话。
  • 好父母不默许其他成人用不正当的方法教育他。
  • 好父母重视和谐的亲子关系和正常的教育更甚于升学,而不向升学主义投降。
  • 好父母知道和谐的亲子关系和畅通的沟通管道是教育他的先决条件

<摘自人本教育札记,第二期>

Thursday, April 24, 2008

唱游

放假前的最后一堂课,讲师给我们来一个唱游活动,我们就好象小孩那样,唱着儿歌,作出小孩的动作,大家乐得笑哈哈。

Nancy教我一首毛利儿歌:

Tohoro nui,(I am a big whale)
tohoro roa,(I am a long whale)
tohoro tino momona,(I am a big fat whale)
tohoro puia puia e,(I like to blow my top)
tohoro whiua whiua, (I like to wag my tail)
ki toro i te moana e。 ( Swim in the deep blue sea)

Photobucket

回想以前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常常唱歌,尤其是睡前讲讲故事唱唱歌,最常唱的是《小熊请客》,有时也唱我的歌..."一啊叶轻啊舟去....."。时间过的真快,现在他们唱的歌我已经跟不上潮流了。

我想,有歌声的童年,一定是很快乐的!

Photobucket
"两个小娃娃呀,正在打电话呀,喂喂喂..."

Photobucket
"小板凳呀,摆一排,小朋友们坐上来......我们的火车快要开..."

Wednesday, April 23, 2008

通膨的压力

今天汽油又涨了三分,快要逼近每公升两块钱了,叫人感觉到通膨的压力越来越大。

最先发难的是牛奶涨价,跟着是所有的奶制品都涨价。NZ是个牛乳输出国,但是本地的牛奶零售是没有政府津贴的,跟着世界行情起落。接下来是面包蔬菜水果,都涨了超过10%,现在肉类也要涨,而且涨的幅度不小。前两个星期去买了一包25KG的米,比上一回贵了10块钱,真是不得了,连吃口白饭都不容易了。

每周到超市去采购,花的钱多了,但是买的东西不见得增加,有时仔细的看看包装,价钱一样,但是份量却减少了,变相的涨价。

什么都涨价,要做个精打细算的主妇,真的是压力。压力!

Tuesday, April 22, 2008

教育家长究竟是谁的责任?

做了全职妈妈这么多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深怕教育的方式不对而造成孩子的人格缺陷。但其实也很难做到十全十美,有时侯自己的本性难以掩饰而爆发出来,孩子还曾哭着说:“Mummy, you are hurting my feeling!”再看回我们自己本身,某一些的缺陷,多多少少是年少时家庭因素所造成的。

看过好多家长,对孩子的体格智力和情绪的成长过程毫无认知;有的家长,看到几个月大的孩子把手放到嘴里吃,为了阻止他而打他;也有的家长,把一个三岁小童的说谎当成是滔天大罪。如果稍微知道皮亚杰和艾力逊的理论,这也不过是孩子大一个成长过程,如果每一个过程的渐进安稳,那么孩子的成长心理是健康的,要是某一方面被忽略或滥用,将可能造成孩子的人格缺陷。家长是有责任去吸取这方面的知识,对于育婴育儿,多看些书,听听讲座,上些课程,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才不会慌张失措。

我很欣赏NZ学校和家长之间的配合,学校校讯经常有小文章带给家长一些叮咛和指引,有时候是一些名人格言,有时侯是一些提醒,教育家长是能够给孩子带来多些好处,学校无形中也受益匪浅。

有的国家只注重学校的教育而忘了给家长教育,要知道孩子入学的前几年,家长就如他们的第一任老师,如果在家没有打好基础,到了学校也就会挫折重重。NZ的政府设立的一个幼儿发展部门,给家长多方面的辅助和指导,有健全的家庭教育,才有健康的社会。
http://www.ecd.govt.nz/parenting.html

Monday, April 21, 2008

我该停下来等吗?

上个月,大女儿的学校约见家长,我只约见了她的数学老师和科学老师。

首先是见了她的数学老师,一见面我就跟她说,女儿对数学没兴趣了,她觉得她的数学程度不再有进步了。她的老师对我这样说法觉得很惊讶,她觉得她的数学已经很好了。其实是她觉得现在所学的数学,没有给她带来增进的空间,换句话说是没有了挑战性。话说回来,NZ的小学和初中没有统一考试,老师可以给学生垂直的发展,个别学生可以学不同程度的课程。就以女儿的情况来说,她在Y8的时候已经学了一些Y10Y11的数学,Y9那年她得停下来,和大家一起学Y9的数学,今年Y10依然学着一些她已经懂了的东西,所以不怪得她会说这样的话。虽然这样,我们都一直安慰着女儿,一方面买一些习题本给他课余的时间做,一方面让她理解高中的数学得从面去概括它的原理。我让老师明白,我们没有强迫孩子去做什么天才,只是孩子有学习的欲望,我们该叫她停下来等吗?

后来去约见她的科学老师,女儿今年Y10,她就读Y11的科学。年头学校给我这个讯息的时候,我有点犹豫,科学是知识科,少读一年可以吗?见了她的老师后,我有点放心了,女儿的学习竟然比同班的Y11好,老师说她有“抽象的理解能力”,就算一些原理没有做过实验,她依然可以理解。不过我知道女儿是很努力的学习,对她来说,一年里学两年的课程是很大的挑战。

年幼的孩子要有好奇心,这可以催促他们的求知欲。如果孩子有满满的学习欲望,叫他们停下来等,就好象拿一盆水来扑灭燃烧的火焰,最怕到最后,火种都熄灭了。

幼儿绘画

有教育专家提出,让太小的幼儿绘画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他们的思维能力还不能够创作一副画。

然而,幼儿的绘画在乎于它的过程多过最终成品。皮亚杰认为,十八个月以下的幼儿处于感知运算阶段,在绘画的过程中,幼儿可以用他们的感官去体会绘画:他们用眼睛去看色彩的扩张;用手去触摸颜料的质感;甚至放入嘴内尝一尝色彩的味道。

给幼儿绘画的一项很好的眼手协调活动,也可同时发展眼部和手指的小肌肉。色彩可以让幼儿感到喜悦,还可以缓和幼儿的情绪。

我给幼儿园的小孩进行了一项绘画活动,他们绘画时,有的嘟着小嘴全神贯注;有的面上露出了微笑;有的直接放到嘴里尝;有的抓了满手的颜料;有的在哭着,一看到颜色就止住了;有一个躺着画,抓着颜料在手舞足蹈。

看到了他们欢欣的模样,真叫人不禁的受到感染,学习的过程,是可以这么美妙的!

Sunday, April 20, 2008

方向

有一回送大女儿去学琴,在车上和她单独谈话。

我问:“改天你打算去哪里?”
她说:“可能去美国吧,纽西兰有点boring。”
我问:“你想去那儿读书还是工作?”
她说:“两者都有可能;如果我拿到奖学金的话,我会去美国读书,不然的话,我读完书,会去那儿工作一段时间。”
我问:“为什么你会选择美国?其他国家不好吗?比如说英国,马来西亚。”
她说:“我不知道,这是我暂时定的方向,也有可能去英国。你要我回马来西亚吗?”
我说:“那是你的选择,你有翅膀了,你可以自由的飞;只要你有飞行的方向!”
我问:“要是有一天,你们都飞走了,妈妈要回马来西亚,你说好吗?”
她问:“你不喜欢留在纽西兰?”
我说:“我常常会home-sick。”
她说:“那也好,只要你happy!你可以回去教幼儿园!”

呵呵,我们两母女在各自探讨方向。

Saturday, April 19, 2008

放假万岁!!!

整整两个月的学习, 又忙又累,现在开始放两个星期的假,我的心情马上有一种解放的感觉。做了那么多年的主妇,好久没有放假的感觉,放假真好,假期万岁!!

开始选择WIT是因为可以part-time 的方式去读full-time的课程,一个星期才上一天的课,应该是很轻松的。事实并不如此,由于大部分都是成人学生,讲师都是说说讲讲,一大堆的读物要自己看;他们设了几道题目,我们就的看完整本书去做答。

三月和四月来了两个block course,一周里上课三天实习两天,只剩下周末做下家务活,还得做功课........!

上课了一个学期,虽然吃力,但是感觉也上了轨道,希望下个学期会比较得心应手。放假,就是要休息,要充电。

假期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