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September 13, 2008

此心安处是吾乡

这本书是在03年买的,当年回马时,带了回去送了人,回来又买了第二本。

Photobucket

这是一本学术论文集,是有关华人在纽西兰的历史。由奥克兰大学大亚洲研究学院副教授叶宋曼瑛所编篡,她是研究纽华人的权威,有多本纽华历史的著作。

纽西兰华人的历史,有如世界其他地区--英,美,澳的华人历史一样,在清末时代被引入的劳工,主要是在矿场工作。在那水深火热的年代,离乡背井无非是为了赚钱寄回乡,好让家乡的人有餐温饱。又或者说,赚了钱,就衣锦回乡,买屋买田。早期来纽西兰的华人主要是集聚在南岛西岸的金矿场,因此纽西兰也被称为小金山。

华人是勤奋的,渐渐地引进了越来越多的同乡,1881年约有5000人,占当时非毛利人的1%,也有统计说曾高达八千人。人数的增加和华人集居及不同的生活习惯,引起了白人的猜忌和偏见,在1896年实施了仅对华人入境高达£100的人头税,这实际的目的是要阻止华人的到来。

那个年代的华人,是叫做sojourner,或是旅居。根据书中James Ng的说法,当年旅居纽西兰的华人有几项特点:强烈的同乡凝聚;从事劳力或容易变现的生意;最终目的是寄钱回家,日后衣锦回还乡。因此,他们抗拒异族通婚,自我隔离,保持独特的文化传统,有意拒绝参与当地政治。这一切由同乡会等等的组织,强烈地抗拒他族的同化。简单一句,就是:“身在胡边心在汉。”民国初年的建国,海外华侨的奉献就是一个证明,旅居外国的华人是心向中国的。

金矿采竭,许多矿工回乡去了,也有的留了下来,转行做菜园,这也是劳力和容易套现的行业,华人的目标从黄金转移到土地去了。有了土地,就有了决心留下来,那是纽西兰华人的第一代。在二战结束后,大陆变色,有人更认为回不去了,干脆留了下来,那已经是第二代。后来九七恐慌,引发另一轮的华人移民潮,是近期的事,记忆犹新,不多叙述。

有说道:“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

在这百多年之前,中国多个朝代主张锁国,中国人是依家恋乡的,更是‘父母在,不远行。’别家离乡是件悲惨的事,更何堪去国。就算漂泊到他乡,死后尸骨也要送回家乡安葬。近百年来,什么原由华人散布世界各地,并安居下来?他们有家归不得吗?还是家不堪归去?倘若,当年大陆没变色,中国那几十年不设铁幕,华人自由出国回国,那他们还会不会留在他国?我知道,这些都是多余的提问,历史已经变了事实,无从挽回。

此心安处是吾乡。既来之,则安之。他乡变吾乡,只要是心安之处!

Photobucket

2 comments:

yeelee said...

我有天读梁文道的短文,他说厨房在那里,家就在那里。觉得非常感慨,想当初首次到新家看装修,我哪里都不瞧,就走到厨房。新家什么意见都没有,就一定要修改厨房的间隔设计。
现在看到你说心安之处就是故乡,恰逢政府滥用司法的时刻,我感觉心寒。这里一点都不让我心安,可是我爱这个国家,怎么办?

skfong said...

这个课题的确叫人很沉重。
你说那会不会是产前的焦虑和阵痛吗?
你的国家也是我的国家,爱她才会在乎她,我的心也不安。
(这本书是我来了几年后,还找不到平衡点时买来看的。一位朋友问我,为何这么多年还不入籍?他是六四后流亡的。我的心里想,他已经无家可归,我可是有家可归有国可回的。)
快要年底了,我又想回家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