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ugust 30, 2008

受伤的冬天

Hurray ....it's all done!

足球季节结束了,今天是最后一场比赛。下星期开始,我自由了,不用为他们的球赛和练球奔波,也可以省下点汽油。

大女儿的队伍赢得division 2的冠军;儿子的是div. 9的季军,战绩辉煌。小女儿队伍的成绩还未晓得,应该不会太差。忙碌的一个冬季,现在终于松了一口气。

今天球赛结束,去接大女儿的时候,她又给我看她腿上的伤,一道刮痕两道瘀伤,象道畸形彩虹,褐紫红相间。我打趣的说了下:oh,nice colours!下午,带小女儿去物理治疗,前两天,她在学校追跑时摔倒,膝盖移位了,不能走动,学校叫救护车把她载到医院去,还好没有骨折或碎裂。当物理治疗师给她按摸时,她却哭到泪汪汪,不是很痛,而是必须治疗四到六个星期,她或许不能以去参加 sports camp。

这里的小孩都很活跃,跌伤擦伤是小儿科。我的儿子更是莫名其妙,有天放学回来,两条腿都刮伤了,不断地“雪雪”叫痛。问他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原来他和一班同学,在校园内的丛林里追逐,大家都被荆棘刮伤了。再问他明知有荆棘,为什么还要去那儿玩?他说:....because it's fun! 记得他八岁的时候,在球场上玩,被一位比他高的小朋友的牙齿撞了上去,结果对方没了半颗牙齿,我儿子的左眼眉连了八针,幸好疤痕不明显,不然真的要做Harry Porter了!

这个冬天,我也不懂他们伤了多少次,有时我们跟他穷紧张,以为他倒在地上,爬不起来,只见他拐了两下,又站了起来。有时见他们跌伤了,跌痛了,眼泪溹溹地流,一跛一跛走到场外,不消几分钟,又入场健步如飞了。

(啊!春天已在门槛,一个受伤的冬天,渐渐复元。)

Friday, August 29, 2008

浅说NZ小学的评估制度

NZ的教育制度,Y1到Y13共分成8个LEVEL,每一个LEVEL有它的achievement objectives。

以小学的阶段来说,除了数学的basic facts 和 spelling可以"对或错"的数量化,其他都是质量化的评估。比如说,
written language level 1A:
  • write a simple idea,
  • uses initial sound,
  • uses final sound,
  • space words correctly,
  • is begining to use spelling resources,
  • is begining to recognise miscues。
小学是没有test 和 exam的,老师拿平时上课时给他们的作业和活动来评估,每半年有一次评估报告,说明孩子处于哪一个阶段,和同年孩子的比较,是at,above 还是under expected level。

为了给家长更清楚的知道孩子的学习,学校还会发一份portfolio,说明孩子的学习行为和成果。学年评估报告表里的主要项目是:
1. Literacy and Numeracy
  • oral,reading,writing,visual
  •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multiplication

2. Essential skills,Attitudes and Values

老师通常是写一些正面和建设性的评语,没有分数和名次。上了初中,才有所谓的test,是作为pre-test 和 post-test 的准绳;pre-test 后,老师会安排适合学生程度的课程给他们,然后post-test 才能知道他们的学习成果,不是拿来排名的。到了high school,我才听到孩子说有EXAM,之前那些test都是家长不知觉的情况进行的。

有一点要说明的是,从Y1到Y8是复级的,就是两个年级合在一起,这有一点好处就是可以同时照顾fast learner 和slow learner,因为没有“一刀切”,慢的可以take your time,快的可以学的很多。(我女儿Y8时已经学了Y10Y11的数学;我儿子Y6时的语文还在Y5的阶段。)

Thursday, August 28, 2008

眼眉跳

从周末开始,眼眉一直跳,感觉心神不安。星期一赶紧打了电话给妈妈,妈妈没接听,让我更恍惚不安。

我从小常听我外婆说,眼眉跳或嘴角跳就会带来什么什么预兆。嘴角跳是有得吃或有架吵;眼眉跳主凶吉,每次眼眉跳她一定会按着眼睛唸唸有词。虽然我明白这是不科学,眼眉跳是眼睛疲劳的症状,但是我总是还会迷信一点点。(这几个星期,连赶了好几个作业,忙上课忙实习忙孩子,我确是累坏了。)

再打了几次电话,找到了妈妈,是带小侄子去上学。左眼吉,右眼凶,我是左下眼睑跳,主吉,.....没事。

Sunday, August 24, 2008

咖啡情结

多年喝咖啡的瘾,已经是无法戒掉;一天不喝,如大病临头,犹如鸦片烟瘾发作,痛苦万分。

以前看Lat的漫画时:父亲带孩子上kopi店,把半杯的咖啡倒在浅碟上,孩子嘟着嘴吸嚼已经滩冻的咖啡;那种情景,是我们那一代小孩共同的回忆。喜欢用梳打饼点kopi-o,也喜欢用油炸鬼沾kopi-o,那咸甜配合的风味很独特。

有一回,我请了一班马来西亚的朋友来我家聚餐,请大家喝家乡咖啡,大家异口同声的说:“要加炼奶”,这样才能喝到咖啡的香浓醇滑。我的台湾朋友每次都特别交代,要我带怡保白咖啡给他们,他们说那是最好喝的咖啡。我对这些三合一,四合一的咖啡不是很感兴趣,只觉得那些咖啡很假,放了很多不知名的香精;还有些商家,放些什么人参tongkat ali养生名贵成份下去,嘿,花一块几毛,就想保健壮阳,似乎有点妙想天开!

或许是对上了口味,我对新潮的咖啡不是很感兴趣,偏偏爱喝家乡的kopi-o kaw-kaw。独爱茨厂街的天香咖啡,每一趟回去,我们都买了好几公斤的咖啡豆过来。有次随便在超市买了些包装好的咖啡袋,喝到那好象碳水的苦涩味,结果丢了拿去堆肥。

每天早上,老公总是比我早起床,泡好了咖啡,等我起来。倘若我还没起床,他会把咖啡拿到床边,嗅到了咖啡香,朦胧中醒来坐起,啖嚼一口咖啡。(被宠坏了的舌头和女人。)

为何还要体罚?

不赞成体罚,基本上体罚是大人对小孩表现权威的一种方式。

有一位父亲,接到了老师对孩子的投诉,说孩子很多天没带书去学校,希望家长关注一下。父亲回来很生气地问孩子,为什么没带书去上课?可能父亲责问孩子的声量很大,孩子害怕到说不出话来,闷声没有回答,结果父亲把孩子打了一顿,原因是孩子没有回答他,没有礼貌。孩子被处罚了,对他所做过的行为和欲修正他的行为没有关连。

对幼小的孩童来说,体罚更是没有必要的。我们处理孩子的行为问题时,必须要考虑到孩子的成长阶段;要了解究竟是什么因素造成他目前的行为;要明了自己对孩子的要求是什么;在纠正孩子行为的时候,你希望他学到什么?

在两岁以下的孩童,他们还在摸索和学习适当的知识和技能来应付日常的生活,所以他们还没成熟的心智和语言能力,根本是说不上行为问题。在一本杂志上看到,“toddlers are not misbehave, they are just behave”。通常我们以分散注意力,改变方向或者给予替代品,这样的策略会比较有建设性而不妨碍到他们的学习欲,体罚只会中止他们的求知欲望。一般来说,这阶段的孩童没有对错的判断能力,只有通过探索,从累积的经验和反射来决定是否进行某一种行为。一个幼童,如果他曾经从凳子上掉下来,那么他下一次坐在凳子上一定是规规矩矩的。

两岁到五岁之间的孩童,心智,体力和语言已经发展到一个阶段,他们可以理解和明白各种不同的处境,作出适当的反应和自我控制。特别是三岁到五岁之间,Erikson说的initiative VS guilt阶段,孩子已经会分辨什么是坏蛋什么是顽皮,很多时候也会采取主动权的行为。为了加强他们的正向行为,通常是奖赏他们对的适当的行为;如果他们的行为表现不恰当,只要是没有危险性,可以忽视之,这个阶段的孩子就是很爱引起别人的注意力!当然,要培养孩子正向的行为,要有很多的沟通和榜样,这样一来,就可避免孩子的行为问题和体罚。

到了真正面对孩子的行为问题时又该怎么办呢?先是给予警告,语言或非语言的,让孩子知道,他们做着不对的事情;甚至可以告诉他们,现在他们选择做的行为和将面临的后果。要是还不能改善他们的行为,可以给予隔离或抽离,中止他们的行为,甚至可以让他们面壁思过,这就是一般所说的time-out。

倘若真的要选择体罚作为处理行为问题的方法,那必须要想一想,这必须是有效改善孩子的行为,这不会伤害到孩子的身心,这是必须是及时执行的而且达到制止的效果。很多孩子的错误行为,留到爸爸回来才被痛打一顿,孩子这时候对他所做过的可能已经淡忘了,非但不会改过他的错误,只会造成一种错觉,父亲是个只会打人的魔咒。

去年,听一个朋友说起,有位家长,到学校投诉孩子打她,朋友问她,平时你有没有打他?她说有。这当然,当孩子还在你的权威之下,他无法反抗,到了他有能力反抗,他还会由得你打吗?现在的父母,他们是很爱孩子的,只不过有时候生活的压力让他们失去了容忍,到时候才说:“打在儿身,痛在娘心。”既然如此,为何还要体罚?儿童的发展,除了他们的生态环境,现在还探讨到遗传学的问题,孩子有不当之处时,回头看看自己,又或者往远处瞻望一下;今天我们用体罚的方式解决问题,将来我们的孩子也使用暴力来解决问题。

Sunday, August 17, 2008

婚姻观

当我们谈着Human Development的时候,说到生孩子,班上的同学起哄,叫才十八岁的宝迪去尝试生一个,但是宝迪说她还没结婚,如何能生小孩呢?班上许多老老少少的同学马上回应:“不用结婚也可以生小孩的!”

多年前这里通过了一项法令,只要同居两年以上的伴侣,就等于享有合法夫妻的同等利益,如果一旦分开,他们的财产和儿女也得依法处理。这样一来,结婚和不结婚已经不是很重要了,结婚只是一种形式。正如我班上的同学,好些是未结过婚的单亲妈妈,也有的是结了好几次婚或离了婚的。

洋人的婚姻观和东方人不同,他们是讲求生活在一起的feel,没有了那种感觉就分道扬镳,而且他们男女之间的关系开放,对婚姻的承诺有点儿戏。虽然如此,还是有很多能维持长期婚姻的洋人,我的讲师Tracy自我介绍的时候,就很骄傲的说明她结婚二十周年了,是第一个伴侣和同样的伴侣;这样忠贞的婚姻的确是令人引以为荣的。

我结婚也快要二十年了,这时间过得真快。我十三岁就和我的老公同班同学,我们是好朋友,后来分开去了不同学校,后来又聚在同一学校,然后又再次分开,先修班后我们走在一起了,一直到大学毕业结了婚。已经是走过好漫长的一段岁月,我们还要继续牵手到人生的尽头,这是婚姻的承诺。有时我会想,对着同样的一个人那么久,不会腻的吗?我们曾经戏言,如果有下辈子,你不要再找我,我也不要再找你,我们换个口味吧!

Saturday, August 16, 2008

外国的小孩是如何学习的

曾经和人谈起,外国的小孩是如何学习的。

(老么上小学的六年我是在学校里混的,在她的班上做parent helper,亲眼目睹她的学习,一起陪她渡过整个小学阶段。)

基本上小孩五岁进小学前,在幼儿园或家里已经学了一些颜色,形状,数字和字母的基本概念。上了小学,学习就比较正式化了,要学的包括读写算,玩耍,合群社交等等。这里的小学是不分科目的,是整合学习(integrated study),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学语文。

早上进班后,孩子们坐在地板上向着老师,开始向老师报告news,这些可以是身边的小故事,听来的,看到的....。这个阶段很重要,孩子们的发言就是学习表达能力,也学会聆听和尊重;从孩子们的发言,老师可以看出小孩的状况,包括家庭问题。

过后的学习是由老师决定的,由于小学是没有课本,是按照教育部门定下的指南,同级老师开会讨论后决定要学什么;也没有时间表硬硬规定该学些什么,老师依照孩子的需求和能力伸缩性处理。通常是有个学习主题,比如说桥梁...就学习有关桥梁的形状种类,出外考察各种桥梁,做桥梁的模型,学点物理力学,学点形状几何,画图,做首小诗或文章。这就包括了所有的科目,语文数学科学美术和活动。有些学习的主题是不简单的,我家老么五岁时就学了“化石”,我们还到图书馆收集资料,为了这主题,我还带孩子们去了一趟fossil hunting.....。

阅读是很重要的一环,虽然没有课本,但是老师会针对孩子的能力分发故事书给他们读。最初的是很少文字的,都是一些他们身边的小故事, 比如说..早上起来, 看到小鸟, 哪儿有只小鸟, 小鸟喳喳叫...要认的字也不多, 整本故事书大概有十多二十个字, 是重复性的。比较高班的,开始读有章节的故事书,并学会自己默读。除此以外,还有一种school journal,里边有些理解问题让小朋友去做。基本上,每天或每个星期都会带故事书回家,让家长陪着孩子一起读。

学习语文方面,写字只是一小部分,叫printing。在学校一天写三行,大概三十个字母,然后从字母中blend 出字来,有时是句子,就是当天该学的几个字。孩子们在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写作文,叫story writing,就算孩子完全不会写字也没关系,老师会让孩子先画图,然后说出图中的故事,老师用简单的句子帮孩子写下;因为那是孩子的思维活动,他们也很快的学习了那句子。听写spelling也是一部分,但不多,教育部门研究开发的spelling list,那就是说是按照年龄需要量和常用字,逐渐递增,第一年学的大概有三十个字而已,其中包括了a,is,the,I,you...。

外国小孩上学时,玩耍的时间很多,每天都有体育课,小休和午休都是在操场奔跑游乐。他们的睡眠也是很足够的,一般的小学生晚上七点就上床睡觉,到第二天天亮。这里的上学时间是早上九点到下午三点。

Tuesday, August 12, 2008

草裙舞

整个周末,忙着做作业,还要做衣服,那也是我的作业之一。

在Dramatic Play的课程里,我必须做一套教材,而且是有毛利文化的。想了好久,结果做了一个prop box,里边有piu-piu,koruwai,poi等等,好让小朋友去扮演毛利公主或毛利武士。

Photobucket

很多工,弄断了两枚针,女儿还笑我:“Mummy, you put too much effort on it!”拿到幼儿园去实验了两次,小朋友们都很喜欢,觉得很新奇!

我们一起来唱首毛利歌吧~

paki-paki, paki-paki,tamariki ma,
paki-paki, paki-paki,tamariki ma。
(拍拍手啊,拍拍手啊,小朋友们;拍拍手啊,拍拍手啊,小朋友们。)

kane-kane,kane-kane, tamariki ma,
kane-kane,kane-kane, tamariki ma。
(来跳舞吧,来跳舞吧,小朋友们;来跳舞吧,来跳舞吧,小朋友们。)

E-haka,E-haka, tamariki ma,
E-haka,E-haka, tamariki ma。
(跳战舞呀,跳战舞呀,小朋友们;跳战舞呀,跳战舞呀,小朋友们。)

Tuesday, August 5, 2008

留恋榴梿

Photobucket

星期天,老公一早起来看Asia Down Under,看到奥市有新鲜榴梿卖,呱啦呱啦地跟我说,一粒榴梿卖纽币四十多块钱。我们在这里也买过榴梿来吃,不过是冷冻的,一粒五公斤也要二十多块。

老公家有榴梿芭,每逢榴梿季节,家翁就会打电话给各地的孩子,回去拿榴梿吃。那也是他最开心的时刻,孩子孙子都回去探望他。我们回去,也不完全在乎吃榴梿,而是想凑热闹,带孩子去捡榴梿,让他们爬树满山跑。孩子们最喜欢的还是他们老爸开着吉普车,摇摇晃晃地走在狭窄的山路,一会儿有窝坑,一会儿石头嶙嶙,还要越过小河。孩子们一到了芭场,就象‘甩绳马骝’那样通山跑,跑到满身大汗,也不怕蚊子咬。

每次返回KL时,总是香蕉榴梿红毛丹塞满车,尽管家里的二哥不断嘀咕农药肥料涨价啦,A果可以卖多少钱一公斤啦,家翁家婆就是不理会他,把好的大粒的塞进车里。现在他们两老都不在了,就算我们还是在KL,也只怕不再理所当然地回去拿榴梿吃。

我好几次回去都错过榴梿季节,不是很爱吃榴梿,只是留恋。(人在他乡,总是会找一些缅怀乡情的依据。)

Photobucket

Sunday, August 3, 2008

旧阵时的歌仔童谣

我是广东人,想起以前妈妈和婆婆唱给我们听的童谣,不懂现在还有没有人再唱?
“月光光,照地堂,年卅晚,摘槟榔,槟榔香,摘紫姜,紫姜辣,买胡辣, 胡辣苦,买猪牯,猪牯肥,买牛皮,牛皮薄,买菱角,菱角尖,买马鞭,马鞭长,起屋梁,屋梁高,买张刀,刀切菜,买箩盖,箩盖圆,买纸船。”

上面那个版本是拿来吟的,以下的这个版本是拿来唱的。
“月光光,照地堂,虾仔你乖乖训落床
听朝阿妈要插禾秧啰,阿爷睇牛要上山坡
哦哦哦......   
虾仔你快高长大啰 帮手阿爷去睇牛羊
哦哦哦......
月光光,照地堂,虾仔你乖乖训落床
听朝阿妈要捕鱼虾啰! 阿嫲织网要织到天光
哦哦哦......
虾仔你快高长大啰 撑艇撒网就更在行
哦哦哦......”


这首催眠曲也不懂传了多少代。
“嗳姑乖,嗳姑眠,姑乖大,嫁后街,后街有乜买,有鲜鱼鲜肉卖,又有鲜花戴,戴吾晒,摆落床头卑老鼠拉。。。”
我的孩子们也是听这催眠曲长大的,现在他们还可以朗朗上口。。。。。
就是不知道以后他们会不会再唱给他们的孩子听?

“排排坐,吃果果,留番一个俾哥哥!”
这个童谣也有很多版本。它主要的目的是让小孩安静的坐下来吃东西,同时也学会与别人分享!

另一个华语版本的:
“排排坐,吃果果,你一个,我一个,妹妹睡了留一个!”

这首童谣是用广东话唱的,它是跟“are you sleeping”的调子。
“打开蚊帐,打开蚊帐,
有只蚊,有只蚊 ,
快啲罗把扇来,快啲罗把扇来 ,
泼走佢、泼走佢。”

以前的人是有挂蚊帐的,临睡前要把蚊帐里的蚊子赶走;这也是以前很多妈妈临睡前的催眠曲。
这首童谣比较那时符合情景,现在就不同了!

旋转是会让人心情舒畅的,不管是跳舞,还是玩merry go round。
还不会步行的宝宝,可以让父母亲抱着转动,已经学步了的小孩更喜欢自己转着。
一面转,一面吟:凼凼转,菊花圆。。。

除此之外,当小孩已经懂得数字概念的时候,还可以用问答的方式:卖得几多钱?
而小孩则可以随意回答他所懂得的数目。
“凼凼转,菊花圆,炒米饼,糯米团,
阿妈叫我睇龙船,我吾睇,睇鸡仔,
鸡仔大,捉去卖,卖得几多钱?”

这首童谣,我们小时候还唱着来玩一种游戏。是这样的:
一群小朋友坐着围成一圈,其中一个小朋友在圈外,拿着一条手绢,在圈外走着,大家一起唱“凼凼转,菊花圆”,那在圈外的小朋友把手绢放在其中一个小朋友的背后。如果那位坐着的小朋友察觉了,他可以捡起手绢去追打那放手绢的小朋友,如果那小朋友不察觉,那放手绢的小朋友就去追打那坐着的小朋友。

以前没有电视电脑,我们都是玩这些游戏长大的!

Saturday, August 2, 2008

家家酒

孩童幼年的时候都喜欢模仿某个角色,有时是有意,有时是无意的表演出来,这是戏剧游戏(dramatic play),一般的人也称它为“扮家家酒”。

“扮家家酒”几乎是每个小孩都玩过,大多是模仿大人的一些举止行为,简单的有泡茶煮饭,上街或上班,通常都是他们耳濡目染的。记得我孩子小时候玩masak-masak,儿子骑着他的车子,走到一半,女儿上来跟他讲:“弟弟,畀钱!”儿子假假地给了钱又上路了。我当时很疑惑究竟他们在玩什么游戏,后来我才明白原来是玩收费站的游戏。

社会戏剧游戏(social-dramatic play)对儿童的成长是有一定的帮助,通过戏剧游戏儿童可以认识和实习不同的角色,也可以帮助他们了解现实社会,又或者准备将来的生活。戏剧游戏中很多是假装的(pretent),这样可以训练和提高他们的想象力。一块布,一个箱子,甚至没有道具,孩子也可以用姿态,动作和语言来演绎他们心中的角色和剧情。我女儿小时候最喜欢“凭空”做蛋糕给我吃,做好了拿到我面前,还要我假装很好吃!

在儿童心理治疗方面,戏剧游戏是很重要的一环。孩童的语言能力有限,不过他们可以用戏剧游戏的方式来抒发内心的感受,包括焦虑和悲伤。一般有经验的老师可以通过戏剧游戏看出孩童在家的生活概况,比如说,儿童粗暴地对待他的玩偶也就表示他在家里同样是受到粗暴的对待。当然,在戏剧游戏代入角色,也可以训练和改善孩童的行为。幼儿园里,有个小男孩和喜欢打或推比他年幼的小孩,我们给他玩洋娃娃,玩的时候他用手去刺洋娃娃的眼睛,我们在旁不断的提醒他gentle hand,还示范轻力的触摸洋娃娃,当他靠近别的幼童时,正要举手动粗,我们说:gentle hand,他就缩了手,然后轻轻地摸了下就走开。

Photobucket

同侪压力

电器行有促销,看到其中一款i-pod比原价便宜了整四十块钱,就把它买了下来给大女儿,她高兴地把我抱住,不断thank you mummy love mummy。

她跟我说要买i-pod很久了,因为她的同学们都有,她也想拥有一个。虽然她自己有钱和有自由花钱,但是这种奢侈品她还是不敢乱买,她知道会有一定的后果。她这次花了点心思来要求我买,说想下载一些钢琴曲来训练听力,好应付音乐考试。她肚子里的蛔虫有多少条,难道我还不懂吗?

对于孩子们的这种同侪压力(peer presure),通常我都会给大家一个冷却期,不会马上激烈反应或impulse buying,让他们想一想到底是need 还是 want。两个大的上了高中后,就各自拥有手机,除了方便和我们联系,最大的作用还是和他们的朋友互传短讯,没有手机就好象没有了朋友。哥哥姐姐拥有了手机,连还没上高中的小女儿也吵着要,出现sibling presure,结果还是买给她满足了她。

我这个妈妈是不会给他们的同侪压力操纵的,孩子说:妈咪,you just won’t let us do anything!我很在乎他们交的朋友,别人可以随意上街溜跶到朋友家sleep-over,他们也可以,但不可随意。前阵子放假,一票的high school girls在大女儿同学家sleep-over,她也想去,但不被我允许,原因是人太杂了,我对一些不认识的人没信心,而且不久前女儿才去了朋友家生日会的sleep-over,更何况她们一伙第二天也就一起跑街看戏,也会聚在一起的。

面对青少年的同侪压力,做父母的不可以全面否定,也不可以完全接纳;全面否定就会对抗,完全接纳就是放纵。我想啊,就是必须让他们知道选择的权利和面临后果的责任(choice and consequ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