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ne 30, 2008

男校女校

转眼间,小女儿也要进高中了。想起当年刚来NZ,她才五岁,开始上一年级,每天拖着她的小手上学放学。现在看看她,都长得比我高了。

小女儿要开始着手申请明年的高中,不过这一回我没有一点紧张,她可以随着姐姐读同一间学校。由于我们住在郊外,市内的高中都是学区外,所以申请时都必须靠运气和一点的实力。市内有六间单一性别的学校,三间女校和三间男校,我的孩子们分别读男校和女校。

一开始的时候,我是打算把孩子送进混合学校,因为那才是常态。后来我改变了主意,那是因为我看到纯男校或女校的学术表现比混合学校出色,而且纪律也很严格。在这里,很多家长推崇单一性别的学校,不是迂腐的男女授授不亲的想法,而是纯男校或女校更加能因材施教。青少年的荷尔蒙分泌旺盛,男生女生的特性是很不同的,单一性别的学校更加能针对他们的特性来管理,不管是学术上的还是行为上的,都会达到更好的效果。也有听说区内某小镇的高中,也把男生和女生分开来上课,也达到不错的效果。

儿子现在就读的男校,是间非常活跃的学校,学生们都鼓励参加各项的运动和活动,学校安排的课程都尽可能符合他们的需求。有的人会担心读单一性别学校的青少年不会处理两性的问题,其实这阶段的孩子,最需要的是同儕(peer)或朋友,而通常是同性的朋友。虽然学校都是单一性别,但是那六间学校会轮流举办社交舞会,邀请不同男校或女校来参加。每次儿子去了舞会回来,我都会笑他:“Did you find your love one?”他都很不甘愿我的取笑而瞪我。

想到KL某百年女中,因为生意人的董事议决改为男女合校,那是有点可惜,他们不是从教育的角度去发展女子教育的特性,而是以开发生源为理由而丢失了一间独特的学校。

Thursday, June 19, 2008

利用废物做成的玩具

小孩子的玩具,越来越多花样,也越来越贵。很多时候一样玩具玩腻了,或者不适合他们的年龄了,那个玩具就得丢弃或送人。

其实有很多瓶瓶罐罐,洗净后是可以当玩具的。还有小木块,纸筒,盒子,都可以当成玩具,让小孩子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一个长纸箱,给了小朋友们很多欢乐时光,我们一起唱row row row your boat,还有the wheel on the bus,大家都很开心!

一个普通的奶粉罐,盖子上开个小孔,可以让小朋友放一些物件进去,如衣夹,小塑料汤匙等,放完了,可以摇晃发出声音,倒出来重复再做。这游戏可以训练小朋友的眼手协调,也可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适合六个月以上的小孩。

我的孩子们小时,我用一个大纸箱做了一个play house给他们玩。事隔多年,他们还津津乐道,可见让他们回忆的不是昂贵的玩具,而是曾经有过的欢乐!
Photobucket

Tuesday, June 17, 2008

瓶奶或母奶

四个多月大的马耐,在地板躺着玩得好好的,转眼却见他烦躁地想哭闹。我把他抱起来,他即刻在我胸前搜索,嘿,没用的,那是一只干了的老母牛。看了下记录簿,他妈妈没空来喂奶,要泡配方奶喂他,他很快就把200ML奶给喝完了。

纽西兰的妈妈给孩子喂人奶是很平常的,就是一种norm。幼儿园的妈妈多是大学里的职员或讲师,也有学生,所以他们都会在适当的时候来给孩子喂奶。今天在图书馆看到了一本书,Guilt free bottle feeding,竟然有人写书为不能哺乳的妈妈出头,让一些在提倡母乳的社会里不能或不选择哺乳的妈妈,不用感觉那么大的罪恶感。

不容置疑母乳是最适合孩子的早期食物,但也不至于神化它,喝了母乳就百病不侵变神童或亲子关系密切,足够的亲子活动和调教才是最重要的。记得以前村里有个妇女,让孩子叼着乳头,蹲在赌摊和一群赌鬼博杀,其他的孩子就在旁流连,她的孩子都喝母乳,当然也继承了他们母亲的专长。

在奶粉发明之前,还不是一种‘奶’养百种人,瓶奶或母奶只不过是一种选择,足够的母爱才是孩子最需要的。

Monday, June 16, 2008

上海的金枝玉叶

陈丹燕的上海系列,一口气看了两本:《上海的金枝玉叶》和《上海的红颜遗事》。就这本《上海的金枝玉叶》,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我好喜欢书中的老人—不败的金枝玉叶!

Photobucket
上海的金枝玉叶:上海公主戴西的一生(郭婉莹传记)
陈丹燕著,尔雅出版 民88 ISBN 957-639-280-2

陈丹燕可算是中国现在当红的女作家之一;她原本写儿童文学,九十年代末,上海日渐繁华,勾起了怀旧,走访旧上海的一些名人韵事,写下了这上海系列。

对着一些旧上海的泛黄照片:
“………大家都想赶快把一个破坏的时代擦掉……….对二三十年代那个上海黄金时代的崇敬和憧憬………不知道该说是回到从前,还是说回到未来…”

戴西的家族, 在她家大房子前的合影......
Photobucket
(图片取自书上)

陈丹燕写这本《上海的金枝玉叶》,是真实故事。整个故事的框架,都是由许多老旧照片建构起来的。她以采访的方式来表达书中内容,也有部分是故事主人翁的回忆录,记实成份高,少了点肥皂剧的戏剧性。作者喜用点面结合的描写方式,给人感觉内容不断重复重叠,似乎是为了增加字数;但是,由于作者的这种书写方式,深刻的加强了读者对故事主人翁的印象。

书名词《上海的金枝玉叶》,是取自作者给老人的輓联:

有忍有仁,大家闺秀犹在,
花开花落,金枝玉叶不败。


戴西是名副其实的金枝玉叶;1910年,出生于澳洲;1915年,戴西随家人来到了上海。她的父亲是个富商,由于响应孙中山的号召,把全家人带回上海,开创了当时上海最新潮的百货公司:永安公司。出生于富裕的家庭,就读美国教会办的贵族学校,嫁了一个放洋归来的如意郎君,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一个养尊处优的女子,加上教会贵族化的教育,培养了她独特的气质,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她勇敢自信的性格。

看这张照片中少女,多么的气质非凡。
Photobucket

戴西活到九十岁。
Photobucket
九十年漫长岁月里, 可算经历过人生的种种甜酸苦辣. 年轻时是大户人家的金枝玉叶, 在四反五反文革其间受尽了折磨和凌辱, 在老年时她重得回尊严. 在人生的波浪车里, 有人被翻腾震荡得早丢了命, 她却安然的到站了, 真是不容易!

(喜欢这位老人家。)
曾听人说过: 当年老时, 金钱不再是财富, 而是有多少的回忆, 那才是人生的财富!
在戴西的回忆录里, 多是记载年少时的回忆, 有她童年是在雪梨的甜蜜时光; 兄弟姐妹间的趣事, 极少提到文革, 也少提起她的丈夫。 可能, 人的记忆是有选择性的, 要尝也是找些甜果来回味, 有谁愿意重新在旧伤口上撒盐。当外国电视记者访问她, 想她揭露一些她在文革其间受的苦难, 她拒绝了, 觉得没有必要, 也许, 这才能保留她的尊严。

身为资本家的子女和妻子, 她在文革其间熬了过来, 究竟秘诀在哪里?

这或许就是她的人生观: 生活要有fun……! 当年,郭家四小姐把家里给她定的亲事给退了, 对方还是留美有钱子弟。她退亲并不是什么反封建, 只是觉得和对方一起生活no fun, 她要a lot of fun, 可以有共同的语言!

在劳改的时候, 她总是把别人认为是耻辱践踏的事情当着新鲜事, 能完成任务也是一件fun的事。被扫地出门后, 与儿子住进亭子间, 只用一个铝锅,在煤球炉上蒸出带彼得堡风味的蛋糕…她倔强和顽强的个性, 让她在苦中作乐, 坚强的生存下去。
除此以外, 戴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她主动报名在冬天是去挖河沙, 就算是清洗马桶, 她也不当拿是一个奇耻大辱, 她有的是坚强乐观的人格!

作者听了她的这些经历, 说有可能会去自杀。戴西摇摇头:“…..在你还没有经历的时候, 会把事情想的很可怕, 可是你经历了, 就会什么都不怕了…真的不怕了….一个人可以很坚强的…比你想象的要坚强得多!”
从不自艾自怨…!

看了许多文革时的伤痕故事, 对人性另一面的考验, 因为心中的怨怼, 亲不亲,友不友。当外国人问起她的那些劳改岁月,她幽雅地直着背和脖子: “那些劳动, 有利我保持身材苗条. ”

毫不怨天尤人............“要是生活真的要给我什么, 我就收下它们。”

Photobucket

当人生走到某一个阶段, 稍微梳理一下……。
回头看看, 走过的路, 有崎岖平坦; 尝过的味,有甜酸苦辣; 悲欢离合。这才是人生!
倘若, 人生太平淡了, 想想, 还有什么该做的, 想做的, 就去做吧,但求今生无怨无悔!

Sunday, June 15, 2008

舞台

有时侯会问老公一些超级无聊的问题:“如果什么什么,又会怎样怎样?”他老是给我一些啼笑皆非的答案。
我问:“如果我们没有离开KL,那我将会做些什么呢?”
他说:“你会成为红花旦,拉箱走埠登台!”

我98年开始不务正业,说是做全职妈妈,但是生活还是缺少了一些东西,于是我跑去学唱歌学做戏。学了两年,不至于修成正果,但却找到了一个舞台,有时是交流拜访;有时是文化表演;有时是慈善表演;如果师父叫到,也去做‘街戏’。这段‘买唱’的日子里,不为什么,只为自己开心,寻求一种满足感。有一个舞台,得到掌声,也是一个自我实现的方法。

后来,我把舞台搬到了乡间,学种花种菜养牲畜,鸟语花香的日子给我心灵上带来了无限的满足。

Maslow的需求阶层,自我实现的阶层里是要有成长的需求。我还在寻找,一个新的舞台。

Saturday, June 14, 2008

冬季足球

冬季的周六,是我们家最忙碌的时候,家里三个孩子男的女的都踢足球,而我们两老就载送他们在区内南下北上的参加球赛。

孩子们参加足球运动,这算是第七个年头了。想当年,我们站在球场外,也没看到有几位亚裔家长,因为亚裔的孩子都比较好静,去上音乐课的比较多。近年来有点不同了,儿子的队伍有一半的队员是亚裔,也不懂是不是学校特地安排的。

每年的冬天,不管刮风下雨,我们都陪同孩子们一起给他们支持打气,看他们在球场上奔走,不只是锻炼身体,主要的是让他们学习体育精神。小孩子在长大融入社会之前,他们必须学习什么是团队,什么是游戏规则,要懂得接受裁判,更要懂得接受赢输。

Photobucket

Friday, June 13, 2008

看到的和看不到的

我还是在观察Sam-sam,看她自个儿玩,一会儿又跟其他小朋友互动,有时又跟大人接触,偶尔会自己丫丫学语,说些让人听不动的话。

今天发现了两件特别的事。

Sam-sam十五个月,正开始学讲话,她已经尝试说别的小朋友的姓名,比如Daniel,她说Da..De,另一个Star...变成了Dar...,Ivan...就是I。今天她在玩煮饭仔,误打误闯的学说了句“nana”,那是香蕉banana。后来,另一位老师逗她,叫她说:“banana。”但是她嘴里呢喏了好一会儿,都说不出来。我接着递了一根玩具香蕉给她,她一看到了就说:“nana!”过后还很有成就感地微笑。我在想,这个阶段的小朋友是无法凭空抽象的学习,所有的学习都必需有亲身的经验,而且必须是在眼前的实物,所以当被指示说某个字的时候,她无法建构那个概念,也就无法说出来。

另外还有一件让我们吃惊的事。我看到Sam-sam走到一个角落,用手指按一下,然后双掌搓搓擦擦,好象洗手的样子。我本来以为那是偶然性的动作,但是却见她不断来回的重复了好几次,我恍然大悟,原来她是在模仿老师们涂润手剂和擦消毒液的动作。她在幼儿园里耳濡目染,把老师们的动作都学了放在小脑袋里。

老师们都说,幸好大家没有不良的行为,不然的话,不知不觉中都给小朋友学去了!

Monday, June 9, 2008

音乐和动作

下个星期又要交一个作业,是有关“音乐和动作”的。

我做了两样乐器,一个是布制摇铃,另一个是竹筒摇铃。
Photobucket

拿去幼儿园实验,小朋友们都玩的很开心,发现他们比较喜欢竹筒摇铃,因为那比较“吵”。

音乐的活动包括了听,动作,唱和玩乐器。
Nursery里的小朋友还不能掌握语言来唱歌,但是却可以听,玩乐器和做动作,虽然他们不能完全依照老师的指示,但是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和空间感。在“感官阶段”的小朋友,玩乐器不只培养他们的听力,在玩乐器是的动作还可达到眼手和身体的协调,当然,他们也不会忘了把乐器放到嘴里尝一尝。

Sunday, June 8, 2008

密码约定

在IT年代的青少年似乎没了电脑就没了人生乐趣和方向,不管是娱乐还是做功课。

我家的两台电脑,主要是给孩子们做功课的,偶尔会拿来玩游戏。儿子上了高中后,朋友之间都谈电脑游戏,或者MSN。开始我是以开放的态度让他们去用,但是我没想到,电脑游戏竟然这么让人沉迷,有一天凌晨醒来,发现儿子不睡觉,还在玩电脑游戏,老公生气起来,都给电脑放了密码,以后他们要用都必须问过和得到允许。

这期间,虽然控制了他们不得滥用,但是一旦开了密码给他们用,儿子都不能罢休,每次玩到几乎要给我骂才肯放手,为了电脑还弄到我们关系紧张。他还竟然放了一个guest account的密码方便自己,和他老爸斗法,这样的拉锯战已经持续了大半年。

上个星期,我对他说,如果他能够sensible,他可以自由的用电脑。他问怎样才算sensible?我说,合理的使用,适当的使用。他想了下,答应周一到周四只用电脑做功课,周末才拿来玩游戏。我还限定他,每一次玩游戏一定要有时限,时间到了就够了,还必须完成了他日常工作才可以玩。我们用一个星期作为试用期,如果不能遵守,那就会把密码装回去。

这几天,他都肯遵守,希望我们的密码约定达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