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ugust 24, 2008

为何还要体罚?

不赞成体罚,基本上体罚是大人对小孩表现权威的一种方式。

有一位父亲,接到了老师对孩子的投诉,说孩子很多天没带书去学校,希望家长关注一下。父亲回来很生气地问孩子,为什么没带书去上课?可能父亲责问孩子的声量很大,孩子害怕到说不出话来,闷声没有回答,结果父亲把孩子打了一顿,原因是孩子没有回答他,没有礼貌。孩子被处罚了,对他所做过的行为和欲修正他的行为没有关连。

对幼小的孩童来说,体罚更是没有必要的。我们处理孩子的行为问题时,必须要考虑到孩子的成长阶段;要了解究竟是什么因素造成他目前的行为;要明了自己对孩子的要求是什么;在纠正孩子行为的时候,你希望他学到什么?

在两岁以下的孩童,他们还在摸索和学习适当的知识和技能来应付日常的生活,所以他们还没成熟的心智和语言能力,根本是说不上行为问题。在一本杂志上看到,“toddlers are not misbehave, they are just behave”。通常我们以分散注意力,改变方向或者给予替代品,这样的策略会比较有建设性而不妨碍到他们的学习欲,体罚只会中止他们的求知欲望。一般来说,这阶段的孩童没有对错的判断能力,只有通过探索,从累积的经验和反射来决定是否进行某一种行为。一个幼童,如果他曾经从凳子上掉下来,那么他下一次坐在凳子上一定是规规矩矩的。

两岁到五岁之间的孩童,心智,体力和语言已经发展到一个阶段,他们可以理解和明白各种不同的处境,作出适当的反应和自我控制。特别是三岁到五岁之间,Erikson说的initiative VS guilt阶段,孩子已经会分辨什么是坏蛋什么是顽皮,很多时候也会采取主动权的行为。为了加强他们的正向行为,通常是奖赏他们对的适当的行为;如果他们的行为表现不恰当,只要是没有危险性,可以忽视之,这个阶段的孩子就是很爱引起别人的注意力!当然,要培养孩子正向的行为,要有很多的沟通和榜样,这样一来,就可避免孩子的行为问题和体罚。

到了真正面对孩子的行为问题时又该怎么办呢?先是给予警告,语言或非语言的,让孩子知道,他们做着不对的事情;甚至可以告诉他们,现在他们选择做的行为和将面临的后果。要是还不能改善他们的行为,可以给予隔离或抽离,中止他们的行为,甚至可以让他们面壁思过,这就是一般所说的time-out。

倘若真的要选择体罚作为处理行为问题的方法,那必须要想一想,这必须是有效改善孩子的行为,这不会伤害到孩子的身心,这是必须是及时执行的而且达到制止的效果。很多孩子的错误行为,留到爸爸回来才被痛打一顿,孩子这时候对他所做过的可能已经淡忘了,非但不会改过他的错误,只会造成一种错觉,父亲是个只会打人的魔咒。

去年,听一个朋友说起,有位家长,到学校投诉孩子打她,朋友问她,平时你有没有打他?她说有。这当然,当孩子还在你的权威之下,他无法反抗,到了他有能力反抗,他还会由得你打吗?现在的父母,他们是很爱孩子的,只不过有时候生活的压力让他们失去了容忍,到时候才说:“打在儿身,痛在娘心。”既然如此,为何还要体罚?儿童的发展,除了他们的生态环境,现在还探讨到遗传学的问题,孩子有不当之处时,回头看看自己,又或者往远处瞻望一下;今天我们用体罚的方式解决问题,将来我们的孩子也使用暴力来解决问题。

3 comments:

yeelee said...

认同,愿努力学习。

koon said...

看了我总结:我觉得我缺乏的是耐心。所以我的小公主会说:妈咪凶!哈哈哈哈。。。

skfong said...

yeelee,
我相信你是一个很努力的好妈妈!

koon,
我明白你的处境,从职场打拼了一整天,有时回到家都散了,还有那么多的家务活要做,什么都要···快点快点·····。
你的小公主很乖啦,干嘛还要凶她。